《颂示学者》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颂 示 学 者 宋 /释 居 静 十 门 纲 要 掌 中 施 ,机 会 来 时 自 有 为 。作 者 不 须 排 位 次 ,大 都 首 尾 是 根 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大都(dà dū)的意思:大多数,多半
纲要(gāng yào)的意思:纲要指事物的主要内容或要点,是指导性的大纲或提纲。
根基(gēn jī)的意思:指建筑物的基础,也比喻事物的基础或根本。
机会(jī huì)的意思: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或情况下出现的有利条件,可以利用这种条件取得成功或有所作为。
十门(shí mén)的意思:指一项技艺或学问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首尾(shǒu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头和结尾,或者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位次(wèi c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个序列中的位置或等级。
有为(yǒu wéi)的意思:有才能、有作为、有成就。
掌中(zhǎng zhōng)的意思:指完全掌握、控制某事物。
作者(zuò zhě)的意思:指写文章、著作的人,也可指创作诗文、书画等艺术作品的人。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颂示学者》,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侣释居静。诗的内容简洁明快,以教育者的口吻告诫学者们: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实践,不必过于纠结于排名和先后,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基本原则("十门纲要掌中施"),当机会来临时能够灵活运用("机会来时自有为")。作者强调,学问的根基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把握,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大都首尾是根基")。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理,鼓励学者们注重基础,灵活应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