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锦水归来感赋二十二律·其三》
《锦水归来感赋二十二律·其三》全文
清 / 朱青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风殊南北天分大海吞江述我闻。

往事丑于当驿女,寄生人笑换朝君。

穷奴一纸裁黄幄,瑞气千条护紫云

朱雀当年承帝眷,定挥长剑扫东氛。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海(dà hǎi)的意思:比喻广阔无边的海洋,也比喻广阔无边的事物或领域。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换朝(huàn cháo)的意思:指朝代更迭,一个朝代的政权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

寄生(jì shēng)的意思:指借助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力量来生存或获取利益。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瑞气(ruì qì)的意思:瑞气是指吉祥、幸福、吉利的气息或氛围。

生人(shēng rén)的意思:指不熟悉的人,陌生人。

天分(tiān fèn)的意思:指人天生具备的才能或本领。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一纸(yī zhǐ)的意思:指一张纸,用来形容事物的轻微或短暂。

朱雀(zhū què)的意思:指朝代兴盛、繁荣的象征,也指美好的事物。

紫云(zǐ yún)的意思:形容山峰或云彩呈现出紫色,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峻峭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朱青长所作,名为《锦水归来感赋二十二律(其三)》。诗中,诗人以风的南北差异开篇,暗示自然界的分野,接着通过大海吞江的宏大景象,表达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诗人将历史的陈迹比作驿站女子的不幸,又借寄生人的嘲笑与更换朝代的君主,揭示了世事变迁的沧桑。

诗人进一步以穷困之奴比喻自己,即使身处逆境,仍有一纸黄幄(可能象征着微薄的才情或理想)作为支撑。而瑞气千条环绕的紫云,则象征着吉祥与希望,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最后,诗人以朱雀(古代星宿名,也指长安,这里可能暗指国家或朝廷)承载着皇帝的宠爱,决心挥剑扫除东方的阴霾,展现出积极的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个人的际遇感慨,又有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变革的呼唤,体现了朱青长独特的文学风格。

作者介绍

朱青长
朝代:清

朱青长(1861—1947),名策勋,又字笃臣,号还斋、天完、天顽,四川江安人。幼学经史诗文,曾游历南北达十年之久。光绪二十九年中举,遂留居成都,与其门人弟子组创“东华学社”。辛亥革命后,其子朱山被川督胡景伊杀害,青长赴京告状。时王闿运任国史馆总裁,特聘他为国史馆总顾问。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返川。朱德任护国军旅长驻泸州时,曾师事青长。后曾任成都高等师范教授,著有《东华学派全书》及《易大义五十问》、《易经图解》、《还斋诗》、《还斋词》等多种。
猜你喜欢

移柏行

岑甥惠我双盆柏,睡起凭轩爱如玉。

海涯何处得此种,椰根榔叶总粗俗。

乘春吐茁才尺馀,已觉苍然类耆宿。

顾兹盆盎无多地,植此大材受局促。

风霜历年几何许,枝条不展根拳曲。

岁当丁酉斗指辰,丘园久涸逢甘霖。

呼僮剖盆留宿土,移向庭阶青可人。

宛如开笼放雏鸟,舒翰振迅腾霜爪。

又如困鳞脱网罟,洋洋鼓鬣游湖沼。

乾坤造物此足窥,遇与不遇惟其时。

得时拱把遂畅达,失时合抱成枯萎。

我今作歌与僮约,灌培爱护休摧椓。

天如假我十数年,见汝昂霄耸丘壑。

(0)

送毛中丞

江水河湛湛,悠然濯长缨。

扁舟渡江去,浩气横青冥。

丘园归一老,争识旧中丞。

名遂情何澹,官休梦亦清。

引泉分石髓,招鹤下云坪。

为问林栖子,畋渔契夙盟。

(0)

宾阳即事

怪底官劳万里行,天涯此际是何程。

胡嫌老鹤依人瘦,雅爱梅花照眼清。

浪有新题留败壁,愧无长策卫苍生。

巡檐镇日闲排遣,多谢烽墩为息兵。

(0)

黎养真以地赠琴师郭子韶为生藏其义可嘉也赋之

全岭佳城任卜藏,养真为义亦堂堂。

平生不枉千金费,从此贤声日播扬。

(0)

与元升侄之饶庠·其二

好雨乍晴天界阔,青云飞去白云催。

风生万籁瑟琴鼓,春满一庭棠棣开。

仗剑剑江须说剑,寻梅梅国莫谈梅。

万般心曲输应尽,尽取芝山景致回。

(0)

夏日邀同社赏花

散发逍遥任老身,炎曦那得困诗神。

江山落落忘年友,风雨潇潇入幕宾。

兰有异香难自秘,酒无兼味苦为陈。

山杯且共花前醉,不用花前劝酒人。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