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吊 魏 敏 功 赠 住 庵 通 老 宋 /王 之 道 一 别 异 生 死 ,三 年 能 几 时 。埋 玉 不 可 见 ,拱 木 徒 兴 悲 。通 老 奉 香 火 ,坐 阅 岁 月 移 。圆 颇 点 飞 霜 ,夷 旷 真 吾 师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异(bié yì)的意思:指将不同的事物或者人进行区分、辨别。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飞霜(fēi shuāng)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霜降时节,霜花飘落。
拱木(gǒng mù)的意思:指人们合力举起一根长木材,以便搭建房屋或桥梁。比喻众人合力共同努力,共同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埋玉(mái yù)的意思:指隐藏或埋没了宝贵的才能、财富或机会。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夷旷(yí kuàng)的意思:形容荒凉、空旷、寂静。
圆颅(yuán lú)的意思:指人头圆满,形容人才智慧出众,头脑聪明。
阅岁(yuè suì)的意思:指观察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变动。
真吾(zhēn wú)的意思: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本性
- 注释
- 一别:分离。
异生死:如同生死般不同。
三年:三年时间。
能几时:又能有多少。
埋玉:埋藏珍贵的遗物。
不可见:看不见了。
拱木:枯木。
徒兴悲:只能引发悲伤。
通老:指某位尊长或僧人。
奉香火:供奉香火,表示尊敬。
坐阅:静观。
岁月移:岁月流逝。
圆颅:形容人的头部。
点飞霜:布满白发。
夷旷:豁达开朗。
真吾师:真正的老师。
- 翻译
- 一旦分别,就像生死永隔,这三年又能有多少时光呢。
珍贵的玉骨已埋入地下,再也看不见,只有那枯木让人徒增悲伤。
通老坚守着香火,岁月在他身边悄然流逝。
他的头颅布满白发,像被霜雪点缀,他豁达开朗,真是我的良师。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吊魏敏功赠住庵通老》。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
“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表明时间流转,人们相见难,一旦分别便是生与死的距离。"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又怎能计其多少?
“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用比喻手法,将逝者比作珍贵如玉却不得见,只能空留哀思;“拱木”意指古人为表孝心而抱着父母的棺木哭泣,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深重。
“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则描绘了诗人在庵中守灵,对逝者进行祭奠的情景。"通老"指的是通晓古今之人,可能是对逝者的一种尊称;"奉香火"表明诗人仍然保持着与逝者的精神联系,通过焚香来寄托哀思。
“圆颅点飞霜,夷旷真吾师”中,“圆颅”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圆寂之意,即肉体消亡而精神得以超脱;"点飞霜"则形容逝者如同秋天的霜花一般,既美丽又令人感伤。"夷旷真吾师"表明诗人对逝者的尊崇,认为他是真正的师傅。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筝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
甲明银玓瓅,柱触玉玲珑。
猿苦啼嫌月,莺娇语䛏风。
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
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
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
灯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三年闲闷在馀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题喷玉泉
泉喷声如玉,潭澄色似空。
练垂青嶂上,珠泻绿盆中。
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风。
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