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二典(èr diǎn)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言语极其庄重、严肃。
恍若(huǎng ruò)的意思:形容事物看起来像,仿佛是另一种状态或形态。
可否(kě fǒu)的意思:表示询问是否可以或接受或拒绝某事物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阙里(quē lǐ)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安宁宜人的地方。
升降(shēng jiàng)的意思:指事物的上升和下降。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唐虞(táng y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两个伟大的王朝,唐朝和虞朝,也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朝代的兴盛和繁荣。
译书(yì shū)的意思:指将外国的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的书籍。
吁俞(yù yú)的意思:吁俞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疏通,解决问题或排除困难的意思。
玉帛(yù bó)的意思:指珍贵的礼物,也用来形容极其珍贵的东西。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重译(chóng yì)的意思:
[释义]
(1) (动)经过多次翻译。
(2) (动)重新翻译。
[构成]
偏正式:重〔译尊重(zūn zhòng)的意思:尊重指对他人的权利、尊严和意见持尊重态度,不侵犯或轻视他人。
- 注释
- 士生:读书人。
诵:研习。
二典:两部经典(如《诗经》和《尚书》)。
恍若:仿佛。
生唐虞:生活在唐虞时代(古代理想社会)。
升降:指朝拜或仪式中的升降动作。
奉:恭敬地献上。
玉帛:祭祀时的玉器和丝织品,象征尊敬。
可否:同意或反对。
闻吁俞:听到赞许或否定的回答。
阙里:指曲阜,孔子的故乡。
得其传:得到儒家学说的传承。
功:贡献。
造化:自然法则。
千载后:千年以后。
乃:竟然。
尊重:尊崇。
译书:翻译的工作。
- 翻译
- 读书人研习两部经典,仿佛置身于唐虞盛世。
他们恭敬地参与礼仪,接受指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能听到应答。
在曲阜孔子的故乡,儒家学说得以传承,其贡献与自然法则相当。
谁能料到千年之后,翻译的工作竟也受到如此尊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六首(其二)》,主要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典籍的尊崇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感慨。诗中提到读书人研习"二典"(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尚书》和《周易》),仿佛置身于理想中的远古盛世——唐虞时代,那是一个礼乐秩序井然、君臣关系明确的时代。他们通过学习,参与祭祀仪式,聆听上下的指示,感受着文化的厚重。
诗人接着赞扬孔子在阙里(鲁国孔子故里)传授学问,其贡献如同天地自然的力量一样深远。然而,诗人感叹千年之后,人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传播似乎不如对翻译书籍的重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流失,外来文化影响增强的忧虑,也寓含了对学术研究方向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传统教育价值的肯定和对现实状况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赋韩叔夏雪斋
君不见齐王筑宫夸孟子,瑶殿珠阶千柱启。
只知歌舞暖娥眉,君未能贤宁乐此。
又不见玉局文章万丈光,七年忍冻吟黄冈。
忽骑白凤凌天去,江上空馀一草堂。
不如衡山乐谷藏春风,明窗小阁地炉红。
物自涅缁分净秽,我方瀌睍阅穷通。
夜惊山竹珊瑚折,起爱溪松濛晓月。
蹇驴乌帽去相寻,可但子猷清兴发。
送智京长老智京普融上足也
人生如浮云,片片随所起。
值遇初偶然,解散亦俄尔。
识君湘水头,凝袂衡岳里。
十年去何住,新化五百里。
乘兴出山来,相对淡无滓。
因思相见初,贼帜森未弭。
世事几秋叶,壮怀今止水。
堂堂普融老,鹤瘦松孤峙。
广舌浩江输,迅机无箭拟。
八请六道场,到处万人喜。
一灯千百焰,高第君得髓。
法席既绍隆,诗鸣亦能似。
衡门鲜晤语,杖锡盍留止。
翩然复告辞,母病急甘旨。
故知秉彝性,谁或外此理。
为话本来心,闻闻即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