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郊行杂咏·其一》
《春日郊行杂咏·其一》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易水东头水西,寒芜远树揔凄迷

马知人意归蹄懒,一片白云山与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东头(dōng tóu)的意思:指东方的一端或东方的尽头。

凄迷(qī mí)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迷茫。

人意(rén yì)的意思:人们的意愿或心意。

水西(shuǐ xī)的意思:指水流向西,意味着水势逆流、逆境或逆天而行。

意归(yì guī)的意思:指心意回归本真,回到最初的状态。

易水(yì shuǐ)的意思:易水是一个地名,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条河流。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较量或决斗的地点。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知人(zhī rén)的意思:了解人的性格和能力,并恰当地安排工作或职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郊外行进时所见的景致,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易水东头涞水西”,点明了地点,易水和涞水是两条著名的河流,在此交汇,为画面铺设了广阔的背景。接着,“寒芜远树揔凄迷”一句,通过“寒芜”(荒凉的草地)和“远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茫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远处的树木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朦胧美。

“马知人意归蹄懒”这一句,诗人以马的“归蹄懒”来映射自己的心情,暗示了内心的疲惫或对前行的某种抗拒,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情绪,不愿急促地前进,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深化了情感的层次。

最后一句“一片白云山与齐”,将视线拉高,以一片白云与山峦相接的景象收尾,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又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感觉。白云与山的融合,象征着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郊外行进中的自然风光图,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0)

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甯山水图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
一日踏门撼门钮,巾帽欹斜犹索酒。
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将八九。
醉拈枯笔尝墨色,势若山崩不停手。
数尺江山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
山僧归寺童子後,渔伯欲渡行人招。
先君笑指溪上宅,鸬鹚白鹭如相识。
许生再拜谢不能,乃是天机非笔力。
自陈精力初未衰,八幅生绢作四时。
蚤师李成最得意,什袭自藏人已知。
贵人取去弃墙角,流落几姓知今谁。
大梁画肆阅水墨,四图宛然当物色。
自言早过许史门,常卖一声偶然得。
雨雪涔涔满寺庭,四图泠落让丹青。
往来睥睨谁比数,十万酬之观者惊。
客还次第阅春夏,坐见岁序寒峥嵘。
王丞来观叹唧唧,亦如我昔初见日。
新诗雌黄多得实,信知君家有摩诘。
我持此图二十年,眼见绿发皆华颠。
许生缩手入黄泉,众史弄笔摩青天。
君家枯松出老翟,颇似破屏有骨骼。
一时所弃愿爱惜,不诬方将有人识。

(0)

古老许惠李北海石室碑以诗促之

往时李北海,翰墨妙天下。
石室苍苔世未知,公独得本今无价。
肉字不肥藏兔锋,郎官壁刊佳处同。
愿公倒箧速持赠,免断银勾输蠹虫。

(0)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

(0)

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後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厘数幅冰不及,字体欹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後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後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0)

南楼画阁观方公悦二小诗戏次韵

十年华屋网蛛尘,大旆重来一日新。
五凤楼前修造手,个中余刃亦精神。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