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景色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对世情与诗情之间差异的感慨。
首句“秋到黄花强自宽”,以秋天的菊花作为背景,菊花虽在秋风中摇曳,但诗人却试图从中找到一种自我宽慰的力量。这里的“强自宽”表达了诗人试图从自然景象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挣扎。
第二句“琴堂犹得往来閒”,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琴堂,既可指弹琴的场所,也可象征诗人的心境或精神世界。这一句强调了即使在忙碌或纷扰之中,诗人仍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自由,得以在琴声中寻觅心灵的归宿。
接下来,“世情原与诗情背”,揭示了诗人对世事与艺术情感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世情,指的是世俗的功利、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诗情,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纯粹事物的追求。这两者往往背道而驰,世间的种种束缚与压力常常让诗人难以完全沉浸于纯粹的艺术创作或享受之中。
最后一句“只许閒人老眼看”,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态度的向往。只有那些能够摆脱世俗束缚,保持一颗平静之心的人,才能真正地欣赏到生活的美好,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对闲适生活的渴望更加深沉。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反思,也流露出对未来岁月的一种期待和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艺术与世情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其三
苕水如汉水,鳞鳞鸭头青。
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岘山亭。
悲伤意则同,岁月如流星。
从我两王子,高鸿插修翎。
湛辈何足道,当以德自铭。
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
风浪忽如此,吾行欲安归。
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
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
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
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
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
我行无南北,适意乃所祈。
何劳舞澎湃,终夜摇窗扉。
妻孥莫忧色,更典箧中衣。
答张子立见寄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答张子立见寄》【宋·苏洵】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船登岸身无虞。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将观驰骋斗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6567c674f20b1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