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含云寺书事三首·其三》
《含云寺书事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张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竹间幽径草成围,藜杖穿云翠满衣。

上坐惊觉晚,山前明月伴人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惊觉(jīng jué)的意思:突然觉悟,突然意识到某个事实或真相。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前明(qián míng)的意思:指事情发生之前就已经明白或预见到了。

上坐(shàng zuò)的意思:指在座位上居高临下或占据主要位置。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坐忘(zuò wàng)的意思:坐忘是指在冥想或修行中,完全忘却外界的一切干扰,达到心境宁静、思维空灵的状态。

翻译
竹林中的小路被青草环绕,藜杖穿过云雾,衣裳沾满翠绿。
坐在石头上沉思,不觉天色已晚,山前明亮的月光伴我回家。
注释
竹间:竹林中。
幽径:隐蔽的小路。
草成围:草丛环绕。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穿云:穿过云层。
翠满衣:衣裳被绿色覆盖。
坐忘:静坐冥想。
惊觉:猛然惊醒。
晚:傍晚。
山前:山的前面。
明月:明亮的月亮。
伴人归:陪伴着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寺的静谧图景。"竹间幽径草成围"表达了诗人在一片被竹林环绕、道路两旁长满野草的小径中漫步,环境宁静而又略带荒凉。"藜杖穿云翠满衣"则是诗人手持藜杖(一种用来攀援山路的工具),在云雾缭绕的高处行走,因而衣衫被云雾所湿,显露出一份超凡脱俗之感。

"石上坐忘惊觉晚"中,诗人坐在岩石上沉浸于自然之美,不知不觉间日已过半,直到惊醒时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境界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领悟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一句"山前明月伴人归"描绘了黄昏落幕,一轮明月悬挂于山前,照亮归途的行人。这不仅是视觉上的美丽,也象征着心灵的明净与澄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张载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问晁伯宇疾二首·其一

晁子卧京城,岁月晚不用。

偷身出尘土,闭户忍疾痛。

客来不与语,有口吾懒动。

今年又请老,气力当少纵。

生平厌笔墨,弃去不复弄。

颇念白头亲,甘旨须子奉。

呻吟不衽席,妙语时一讽。

谁令稻粱谋,未答泉石梦。

鄙夫托未契,义实忧患共。

天定或胜人,寡固不敌众。

请公但缩手,保此清净供。

因书报安否,兼与问群从。

(0)

舟行次灵璧二首·其一

往来湖海一扁舟,汴水多情日自流。

已去淮山三百里,主人无念客无忧。

(0)

即事

经旬无客事亦少,多病闭门身更轻。

我自不能知许事,暮江斜雨送蛙声。

(0)

发召伯埭二首·其二

晓日烘窗不得眠,夹河高柳乱鸣蝉。

西风种种入愁思,更有长亭十里船。

(0)

寄朱时发

菱桥脊梁硬如铁,天下拄杖打不折。

倒骑佛殿出三门,南头学来北头说。

昔苗未生今作米,更判阿师三尺觜。

公但吸尽西江水,莫怕庭前簸箕尾。

(0)

寄谢无逸并汪叔野兄弟

老谢风流绿绮琴,小汪兄弟亦南金。

文章已误半生事,江海略酬他日心。

好酒不当愁偪仄,旧书差慰病侵寻。

平生恩义伴宫老,断绠寒泉百尺深。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