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腾去健,双臂劈来轻。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声(bià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发生变化,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声音突然变高或变低。
风带(fēng dài)的意思:指风吹动带动其他东西,比喻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或者事物的影响力广泛、持久。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拒辙(jù zhé)的意思:拒绝别人的方法或行为,是对别人的劝告或教训的回应。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怒行(nù xíng)的意思:指愤怒的行动或行为。
前生(qián shēng)的意思:前世的生活或存在。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螳螂(táng láng)的意思:比喻弱小者勇敢地反抗强者。
修月(xiū yuè)的意思:指修整月亮,比喻精心打扮自己,使自己更加美丽或出众。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 鉴赏
这首诗以“螳斧”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昆虫世界图景。诗人韦国琛以细腻的笔触,将螳螂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趯趯螳螂斧”,以“趯趯”形容螳螂跳跃的姿态,形象地展现了其动作的敏捷与活力。“斧”字则巧妙地将螳螂的前臂比喻为斧头,既突出了其武器般的攻击性,又增添了诗歌的文学色彩。
“临风带怒行”一句,通过“带怒”二字,不仅表现了螳螂在行动时的愤怒情绪,也暗示了它面对潜在威胁时的警惕与准备。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螳螂的气势与决心。
接下来,“一身腾去健,双臂劈来轻”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螳螂的动作特点。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螳螂身体的灵活性和前臂挥动的轻盈,展现出其在捕食时的高效与精准。
“拒辙看呈勇,听琴讶变声”则通过类比的手法,将螳螂的行为与人类的勇敢和音乐的美妙相联系,赋予了昆虫世界以人文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这里,“拒辙”象征着螳螂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的坚决抵抗,“听琴”则是对螳螂行为的一种诗意化解读,暗示其动作中蕴含的某种韵律美。
最后,“黄昏三径里,修月證前生”两句,将场景置于黄昏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三径”可能指的是三条小路或是自然界中的三个特定地点,而“修月”则可能暗喻着螳螂在月光下进行某种仪式或活动,象征着其生命的意义和轮回。这一结尾,不仅深化了主题,还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螳螂这一昆虫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生物特性,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形成了一个既有科学观察又有艺术创造的有机整体。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