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哭又添沙上鬼,暮归因问洞中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禁久(jìn jiǔ)的意思:久违;许久不见。
客床(kè chuáng)的意思:指客人来访时所准备的床铺。
留句(liú jù)的意思:留下未完成的句子,意味着事情没有完全解决或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啮毡(niè zhān)的意思:指人们一心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却得不到,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三辅(sān fǔ)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三个辅助行政区域,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区域。也指古代官府的三个辅助机构,即都城周围的三个辅助机构。
食天(shí tiān)的意思:指贪图享受、奢侈,不知节制。
无烟(wú yān)的意思:没有烟雾,指环境清洁无污染。
须待(xū dài)的意思:必须等待、必须静候时机
遥传(yáo chuán)的意思:指信息或消息远距离传递,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榆柳(yú liǔ)的意思:指榆树和柳树,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
杖头(zhà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智慧或才能的极限,也指人的头脑和智慧。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坐客(zuò kè)的意思:指宾主相对,主人招待客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节,诗人与诸子一同探访苗李两位炼师后返回途中所见所感,以及在木斋留下的诗篇。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道家生活的向往。
首联“杖头安得纸为钱,漠漠风吹寒食天。”以寒食节的背景展开,描述了诗人手持竹杖,却无法购买纸钱的情景,暗示了寒食节祭祖扫墓的传统习俗。同时,“漠漠风吹”营造出一种清明时节特有的清冷氛围。
颔联“野哭又添沙上鬼,暮归因问洞中天。”转而描写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野外的哭泣声增添了沙地上鬼魂的哀鸣,傍晚时分,诗人归途中的询问则引出了对洞中仙境的遐想,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颈联“骑驴人去空留句,坐客床馀未啮毡。”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与他人不同的生活态度。骑驴之人已离去,只留下诗句,而坐客的床铺上还残留着未被啮咬的毡垫,暗示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尾联“三辅遥传榆柳尽,何须待禁久无烟。”以“三辅”(古代指长安附近三个地区)的榆柳尽失为喻,表达了对社会变迁、自然环境破坏的感慨。最后的“何须待禁久无烟”,则流露出诗人对保持传统习俗、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期间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文化及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偶咏
檐檐无事掩柴扉,草长阶前藓自肥。
扫叶时开元亮径,灌园早息汉阴机。
满腔春意心常在,一穗书灯愿不违。
退院我同僧寂寞,只应兀坐到斜晖。
咏斋头自鸣钟
鸿钧橐籥妙莫测,忽遇神工难秘匿;
制器能符十二时,相传西土入中国。
非编非镈能自鸣,一龛错采纷雕饰。
其中法线转辘轳,关键体天行不息。
针芒更分短与长,徐者为时疾者刻。
豁然一一发清响,计时按晷无差忒。
复有奇观阃阈开,一木横挂当胸臆。
秋韆甫罢奏钧天,噌?鞺?相搏击。
琪花更插双铜瓶,不惟有声亦有色。
霎时突下水晶帘,万籁无声一何默。
我闻在昔未央宫,或为山鸣倾崱屴;
又闻丰山有九耳,霜降则鸣气所逼。
何如人巧夺天工,时止时鸣叶天则。
胜似铜壶滴漏精,准于缇室飞灰急。
春明我已罢趋朝,坐废朝兴日中昃。
敢将移置供萧斋,教与儿曹寸阴惜。
《咏斋头自鸣钟》【清·郑用锡】鸿钧橐籥妙莫测,忽遇神工难秘匿;制器能符十二时,相传西土入中国。非编非镈能自鸣,一龛错采纷雕饰。其中法线转辘轳,关键体天行不息。针芒更分短与长,徐者为时疾者刻。豁然一一发清响,计时按晷无差忒。复有奇观阃阈开,一木横挂当胸臆。秋韆甫罢奏钧天,噌?鞺?相搏击。琪花更插双铜瓶,不惟有声亦有色。霎时突下水晶帘,万籁无声一何默。我闻在昔未央宫,或为山鸣倾崱屴;又闻丰山有九耳,霜降则鸣气所逼。何如人巧夺天工,时止时鸣叶天则。胜似铜壶滴漏精,准于缇室飞灰急。春明我已罢趋朝,坐废朝兴日中昃。敢将移置供萧斋,教与儿曹寸阴惜。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6467c695c5b1198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