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
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
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
北溟(běi míng)的意思:指北方的大海或江河,也用来形容辽阔广大的北方。
崩腾(bēng téng)的意思:形容声音或气势浩大,震撼人心。
短衣(duǎn yī)的意思:指穿着短衣服,暗指贫穷或不足以应对寒冷的情况。
浩荡(hào dàng)的意思:形容气势宏大,浩大雄伟。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龙卧(lóng wò)的意思:指龙蛇伏卧,形容力量或才能隐藏起来,不暴露出来。
龙沙(lóng shā)的意思:指沙漠中的龙,比喻人才横溢的地方。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缱绻(qiǎn quǎn)的意思:形容纠结、纷扰不断,没有尽头或解脱的状况。
憔悴(qiáo cuì)的意思:形容人因疾病、忧愁等原因而面色憔悴、容貌消瘦。
穷冬(qióng dōng)的意思:指寒冷严寒的冬季。
沙飞(shā fēi)的意思:形容风沙迅猛,飞沙走石。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岁阴(suì yīn)的意思:岁月、时间的流逝。
腾龙(téng lóng)的意思:指龙腾飞的样子,比喻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天运(tiān yùn)的意思:指天意、命运或运气。
炎荒(yán huāng)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干旱荒芜的景象。
蛰龙(zhé lóng)的意思: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潜伏在暗中等待时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雪》。诗中描绘了对雪的期待与欣赏,以及雪带来的自然景象和对环境的影响。
首句“楚塞常闵雪,穷冬未为晚。”表达了诗人对雪的渴望,认为即使在寒冷的冬季,期待雪的到来也并不算迟。接着,“欣看朔风过,想自万里远。”描述了当北风经过时,诗人想象着那遥远的雪源。
“崩腾龙沙飞,浩荡北溟卷。”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雪比作从遥远之地奔腾而来的龙沙,又如北溟之水般浩荡翻滚,形象地描绘了雪的壮观景象。“势排炎荒瘴,力救南国旱。”则展现了雪对于缓解炎热地区干旱的积极意义,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悲雁飞何之,蛰龙卧终偃。”通过雁与龙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因雪而产生的不同反应的感慨,雁可能因寻找食物而飞向他方,而龙则因冬眠而无法感受雪的降临。“至神亦憔悴,尔辈何缱绻。”诗人以“至神”(可能指大自然或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疲惫来反衬雪的美丽,同时也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因雪而产生的复杂情感表示理解。
最后,“岁阴倏将改,天运有必反。”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会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不可违逆。“慷慨吾何言,短衣数自挽。”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复杂变化时的感慨,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多样性的思考。
一年似梦光阴,匆匆战鼓声中过。
旧愁才剪,新愁又起,伤心还我。
冻雨连山,江烽照晚,归思无那。
任春盘堆玉,邀人腊酒,浑不耐、通宵坐。
还记敲冰官舸。闹蛾儿、扬州灯火。
旧游嬉处,而今何在,城闉空锁。
小市春声,深门笑语,不听犹可。
怕天涯忆著,梅花有泪,向东风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