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其八桃源》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其八桃源》全文
宋 / 牟巘   形式: 五言绝句

桃源不彻真境在目

要令千载下,知有古风俗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彻(bù chè)的意思:不完全,不彻底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桃源(táo yuán)的意思: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或乌托邦,也用于形容人们过着宁静、幸福、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古(yǒu gǔ)的意思:有古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表示某事物的历史悠久、古老、有历史价值。

在目(zài mù)的意思:指在眼前、在视野内。

真境(zhēn jìng)的意思:真实的境界;真正的状态;真相所在。

翻译
无法逃离桃花源,真实的仙境就在眼前。
为了让后世千年的人知道,这里曾有过古老的风俗。
注释
桃源:虚构的理想乐土,常用来比喻隐居或避世的地方。
逃不彻:无法逃脱,形容对桃源的向往或留恋之深。
真境:指真实的、理想中的环境或状态。
宛在目:仿佛就在眼前,形容景象清晰可见。
千载下:千年之后,表示时间跨度长。
古风俗:古代的社会习俗或生活方式。
鉴赏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桃源逃不彻",指的是无法完全逃离现实世界到达那理想中的桃花源。"真境宛在目",表明虽然未能完全达到,但心中仍然保有那种纯净无暇的境界。

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传递出一种对于古风俗的怀念和向往。在他们看来,这种古朴纯粹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后世铭记的。"要令千载下,知有古风俗",正是这种文化情结的体现,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让未来的人们了解并珍视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传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更透露出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深沉的情感。它在艺术上达到了既表达个人情怀,又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境界,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作者介绍

牟巘
朝代:宋   字:献甫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牟巘(一二二七~一三一一),字献甫,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井研(今属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牟巘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至日记见简辅汉卿二首·其二

枕上吟哦安意好,新诗自觉鬼神扶。

遥传旧岁无多子,皆试新衣是早图。

天下自须胡伯始,江东只在管夷吾。

乡山此际当治麦,误矣为文效两都。

(0)

高邮因师蒲萄芦雁秋瓜三种·其三秋瓜

子母钩牵晓露漙,行人暍暑慰艰难。

青门种色今馀个,莫作黄台秋尽看。

(0)

题金粟寺庵和通判军府周寿韵

招提敞山岩,新庵隐岩麓。

石沼引清流,风漪皱文縠。

晴晖满虚室,一水含自足。

心明身宴闲,境寂谁寻逐。

寒林带月行,夜榻和云宿。

若欲问西来,一斋饱自足。

(0)

无庵道人赠砚报之以诗

别去惊离索,重来更剧谈。

送人还有砚,住世却无庵。

白鹤千年化,黄粱万枕酣。

区中缘未毕,一见一回惭。

(0)

题信州赵昌甫林居

谱接江西派,声名过浙间。

弃官从早岁,买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渔舟载鹤还。

待予归旧里,又得到柴关。

(0)

题丁少瞻林园

州分低岭外,来向此园行。

路改初栽树,堂成未有名。

药苗如草长,岩溜入池清。

欲识怀君意,时闻鹤一鸣。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