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念至真,随运顺离罗。
感应理常通,神适逯自徂。
这首诗以“道藏歌诗”为题,虽署名为“无名氏”,但其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末宋初,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首句“静心念至真”,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对真理的追求,是道家修行中极为重要的一步,通过内心的宁静达到与宇宙真理的契合。次句“随运顺离罗”,则表达了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抗拒的生活态度,如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被外界所束缚,也不自我束缚。
“感应理常通”,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感应关系,认为这种感应是普遍存在的,人可以通过内心的状态和行为影响周围的世界,同时也受到世界的反馈。这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最后一句“神适逯自徂”,则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神适”可以理解为精神的舒适与满足,“逯自徂”则意味着行动或生活轨迹自然而然地展开,无需刻意规划或追求。整体上,这句话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顺应自然规律,与宇宙万物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最终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精神满足的生活状态。
扶舆磅礴钟草木,粤有灵苗根踪䠞,下嵌崖窦嗽飞瀑。
泽沐沆瀣喣初旭,寸十二节色缜绿。
厥石昌阳叶上矗,凌傲霜雪气芳郁。
审能食之面如玉,嵩丘之人衣朱襮。
翩然而来输国粟,挟以盘杅湛清淑。
云根坚固岁不刊,花如车轮光皎然。
素荣英英秀而妍,内秉贞白外婵媛。
见之者昌寿绵延,飞行八极生羽翰。
岂但明目能引年,世人不信空自捐。
吁嗟相国仁且贤,再拜上供紫皇前,为霖为雨苏烦捐。
何物峥嵘如列戟,枯株云是罗浮魄。
漫言斑剥老蓬蒿,幻作乾坤万古之奇石。
初疑大孤小孤江上来,淩云露出双峰碧。
又疑汉庭承露截金茎,势欲擎天移太液。
瘦影参差最有神,姑射仙人兹托迹。
胡不藉尔作和羹,弃置丘园良可惜。
忆君昔侍承明庐,谏猎恢谐金马客。
归来学灌汉阴园,与尔盘桓朝复夕。
君不见金谷繁华斗一时,绿珠坠栖竟何益。
又不见平泉醒酒石可凭,须臾转入他人宅。
世事玄都观里花,摇动春风葵与麦。
何似君家二石梅,干比虬龙心比铁。
屈蟠不受刀斧灾,偃蹇宁为风雷击。
根连庾岭苔为衣,璞蕴荆山云作帻。
巨灵华顶擘争奇,处士湖边吟转剧。
把酒狂呼绕石行,一枝肯寄长安陌。
我亦社树称不材,寻常颇有林泉癖。
为尔交情数往来,岁寒心事称莫逆。
《石梅行和郑给舍作》【明·佘翔】何物峥嵘如列戟,枯株云是罗浮魄。漫言斑剥老蓬蒿,幻作乾坤万古之奇石。初疑大孤小孤江上来,淩云露出双峰碧。又疑汉庭承露截金茎,势欲擎天移太液。瘦影参差最有神,姑射仙人兹托迹。胡不藉尔作和羹,弃置丘园良可惜。忆君昔侍承明庐,谏猎恢谐金马客。归来学灌汉阴园,与尔盘桓朝复夕。君不见金谷繁华斗一时,绿珠坠栖竟何益。又不见平泉醒酒石可凭,须臾转入他人宅。世事玄都观里花,摇动春风葵与麦。何似君家二石梅,干比虬龙心比铁。屈蟠不受刀斧灾,偃蹇宁为风雷击。根连庾岭苔为衣,璞蕴荆山云作帻。巨灵华顶擘争奇,处士湖边吟转剧。把酒狂呼绕石行,一枝肯寄长安陌。我亦社树称不材,寻常颇有林泉癖。为尔交情数往来,岁寒心事称莫逆。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9467c67eaa0fb90411.html
萧萧瑟瑟。做弄春寒,相思寄与脆笛。
写韵红楼,天样一般遥隔。
前宵记曾聚首,转添侬、者番伤别。
便算是,再相逢,怎抵断肠时节。此际离愁如织。
灯焰小,惺忪欲眠难得。病耗传来,试问有谁怜惜。
东风又吹冷雨,打窗纱、助我惨咽。
此况味,两地里、青鬓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