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将 至 醴 陵 宋 /杨 万 里 行 尽 崎 岖 峡 ,初 逢 熨 帖 坡 。寒 从 平 野 有 ,雨 傍 远 山 多 。也 自 长 沙 近 ,其 如 此 路 何 ?披 丈 浑 不 恶 ,冻 手 奈 频 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长沙(cháng shā)的意思:指人的性情坚定不移,不易改变。
披文(pī wén)的意思:指以文字或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
平野(píng yě)的意思:平野指的是平坦的大地,没有山丘或者丘陵。在成语中,平野常常用来形容平静、平稳的状态。
崎岖(qí qū)的意思:形容道路或情况艰难、坎坷。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熨帖(yù tiē)的意思:形容言语或行为得体,恰到好处,使人感到舒适和满意。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 翻译
- 走完了曲折的山路,初次遇见平坦的坡道。
寒冷的感觉在广阔的平原上更明显,雨常常落在远处的山峦。
这里接近长沙,这条路又如何呢?
阅读文章并不觉得讨厌,只是冻僵的手需要频繁地呵气取暖。
- 注释
- 行:崎岖。
坡:平坦的坡道。
寒:寒冷。
平野:广阔的平原。
雨傍远山:雨常落在远处的山。
长沙:地理位置,可能指诗人所在或提及的地方。
奈频呵:只能频繁呵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崎岖山路上跋涉的景象。开篇“行尽崎岖峡,初逢熨帖坡”两句,形象地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崎岖的地貌,“熨帖坡”一词生动传达了一种温暖而平缓的山势,对比之下突显出前面的崎岖之险。
接着“寒从平野有,雨傍远山多”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旅途中遭遇的恶劣天气和寒冷。这里的“平野”与之前的“崎岖峡”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是地形的差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
第三句“我自长沙近,其如此路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困顿的感慨和不解,似乎在质问这条道路为何如此坎坷。这里“长沙近”的地理位置,暗示着诗人离目的地并不遥远,但此刻却陷入了艰难的境遇。
最后两句“披文浑不恶,冻手奈频呵”则是对旅途中忍受寒冷的具体描写。“披文”可能指的是诗人所穿的衣物,而“冻手”和“频呵”则直观地展示了寒冷天气下的人体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旅途中的艰难与不易,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于前行路途的困惑和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自兴元赴官成都
平生无远谋,一饱百念已。
造物戏饥之,聊遣行万里。
梁州在何处,飞蓬起孤垒。
凭高望杜陵,烟树略可指。
今朝忽梦破,跋马临漾水。
此生均是客,处处皆可死。
剑南亦何好,小憩聊尔尔。
舟车有通涂,吾行良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