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冬临兹,茭楗筹防水。
今去城更远,计之以数里。
混流本无定,让地任其徙。
不亦(bù yì)的意思:非常、极其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过(bù guò)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程度、条件、程度等不超过某个限度,不过分,只是,仅仅。
防水(fáng shuǐ)的意思:指采取措施防止水进入,比喻采取措施避免危险。
庚午(gēng wǔ)的意思:指时间,表示午时,也可指马年。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可行(kě xíng)的意思:指某种行动或计划有可能成功或实施的意思。
乃在(nǎi zà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时刻。
若是(ruò shì)的意思:如果是,假如,如果
时为(shí wéi)的意思:指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是某种情况的时候。
卫城(wèi chéng)的意思:指保卫城池或保卫国家的重要任务。
无策(wú cè)的意思:没有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阅滹沱河言怀》。全诗以滹沱河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河流流动规律的思考与感慨。
首句“丙寅冬临兹,茭楗筹防水”,描绘了冬季滹沱河的景象,通过“茭楗”这一防洪设施,展现了古人对河流水患的防范意识。接下来“庚午稍移南,渡时为之喜”,描述了河水流向的变化,人们在渡河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
“今去城更远,计之以数里”,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滹沱河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这既是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接着“混流本无定,让地任其徙”,诗人借河流的自然流动,表达出事物变化无常、顺应自然的道理。
“堤不过卫城,所幸乃在此”,强调了堤坝对于保护城市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形势的庆幸。最后,“黄河及浑河,何不亦若是”,将滹沱河与其他大河相比较,提出疑问,引人深思。而“实又不可行,无策愁曷已”则表达了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的无奈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滹沱河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成就,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