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了斋自警六首·其三》
《了斋自警六首·其三》全文
宋 / 陈瓘   形式: 古风

过时不易为难,执处那知是变迁

度尽千山鸟迹,不劳传语平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变迁(biàn q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和转移,特指人事或国家社会的变动。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传语(chuán yǔ)的意思:通过言语传递信息或者传达意思。

过时(guò shí)的意思:指某个事物、观念或技术已经不再适用或不再流行。

鸟迹(niǎo jì)的意思:指鸟类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比喻事物的迹象或蛛丝马迹。

平安(píng ān)的意思:指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无事。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为难(wéi nán)的意思:指处于困境或难题中,感到困扰、犹豫不决或无法抉择。

翻译
开始时总是困难重重,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翻越千山万水都见不到飞鸟踪影,无需特意传达平安的消息。
注释
过时:初始阶段。
不易:困难重重。
始为难:开始时就很难。
执处:坚持之处。
那知:怎能知道。
变迁:变化无常。
度尽:遍历完。
千山:无数山峰。
无鸟迹:没有飞鸟的踪迹。
不劳:无需。
传语:传递消息。
报平安:告知平安。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哲理。首句"过时不易始为难",暗示时光荏苒,世事变化无常,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并非易事,一开始就面临着挑战。"执处那知是变迁"进一步强调,我们在固守某种观念或立场时,往往难以察觉周围环境的不断演变。

后两句"度尽千山无鸟迹,不劳传语报平安"则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孤独的旅途中,走过无数荒凉之地,连飞鸟的踪迹都难以觅见。然而,这寂静中蕴含着一种超脱和坚韧,无需向外界传达平安的信息,因为内心已足够平静,自我感知就是最好的安顿。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体验的结合,提醒人们要适应变化,保持内心的宁静,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自我坚守。陈瓘作为宋代文人,其诗作常常富有哲理,此诗也不例外。

作者介绍

陈瓘
朝代:宋   字:莹中   号:了斋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生辰:1057-1124年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猜你喜欢

蜀山图

连峰接岫写秦州,雨洗蛾眉积翠浮。

石出剑门皆北向,水通盐泽自西流。

松头一片秋云湿,鸟背千盘细路幽。

策马匆匆度关客,何如渔父一扁舟。

(0)

陆景周宅槁梧复荣以瑞梧命之为赋首

石上孤上百尺标,凤皇枝老尚萧萧。

半身秋委龙蛇蜕,一气春回霹雳焦。

影薄未能遮月色,声和犹待按云韶。

山童日夜勤封植,莫使青青露叶凋。

(0)

李氏三节妇行

赫赫陇西杰,奕叶何光辉。

一门见三子,不同乡里儿。

三妇名家姝,玉貌长蛾眉。

大妇居中堂,夜织流黄机。

中妇具朝餐,泉出江鱼肥。

小妇二十馀,金刀新制衣。

青松与女萝,百岁欣相依。

未及白头日,双凤俄分飞。

入房洗粉黛,岂复施珠玑。

盘龙掩明镜,宾鹤琴中悲。

生既不同室,死则须同归。

鸿雁犹有信,妇道安可暌。

残灯冬夜长,素月光徘徊。

共绩还共语,白玉当不灰。

有子官已高,少壮忽复衰。

丈夫少气节,恒惧白刃威。

女子乃如上,盐山同巍巍。

(0)

石潭先生荣进吏侍兼副史局用韵贺赠

凤日龙霄近欲攀,仙踪元只在蓬山。

尽誇荣宠从今盛,长拟门庭似旧閒。

群才总属陶钧地,一字犹严衮斧间。

当日相从今远别,玉堂凉月梦清颜。

(0)

酬和少宗伯汪先生省中步月见怀之作·其二

夜深高咏在虚亭,无柰蟾光影竹青。

对树栖鸦眠自在,傍城更柝语丁宁。

歌馀白雪翻瑶瑟,兴入沧洲拂画屏。

人事故逢清景少,赏心长为碧云停。

(0)

二乔观书

宫妆初试凭阑干,玉女阴符取次看。

教得孙周多妙策,东风一炬走曹瞒。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