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噌吰(cēng hóng)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嘈杂。
垂露(chuí lù)的意思:指善良慈祥的样子,形容人的品质高尚。
匆匆(cōng cōng)的意思:匆忙、急忙。
道机(dào jī)的意思:指人的聪明才智和机智能力。
洞了(dòng le)的意思:洞了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事情已经彻底明白了或者已经完全搞清楚了。
东归(dōng guī)的意思:指东方的归宿,表示东方的归还或返回。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好语(h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美好、善良的话语。
机熟(jī shú)的意思:形容对某种技能或知识非常熟练,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空洞(kōng dòng)的意思:形容言辞或内容空虚、无实质。
老衲(lǎo nà)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和尚自称,也用于自谦或自嘲的说法。
了无(le wú)的意思:形容完全没有,一无所有
摩挲(mā sɑ)的意思:指用手轻轻地触摸、揉捏,以表达关心、慰问或安慰。
鸟乌(niǎo wū)的意思:指黑色的鸟类,比喻人品行不端或者坏事。
晴空(qí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晴朗无云的状态,也比喻事情的进展顺利,没有阻碍。
曙色(shǔ sè)的意思:指天快要亮的时候的微光,比喻希望的曙光或事物即将好转的迹象。
无疑(wú yí)的意思:没有疑问,毫无疑虑
乌啼(wū tí)的意思:形容极度悲伤或凄凉。
行云(xíng yún)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如,轻松自在,毫不拖延。
云会(yún huì)的意思:指人们相聚一堂,共同交流、讨论事物。
云汉(yún hà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幻莫测或难以捉摸。
招提(zhāo tí)的意思:招募、征集
轸念(zhěn nià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感悲伤或思念之情。
作好(zuò hǎo)的意思:指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完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诗人李彭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声响与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幽窗著曙色”,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晨光初照,窗户透出微光,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接着,“匆匆鸟乌啼”一句,以鸟鸣打破清晨的宁静,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轸念在远壑,发轫离苔溪”,诗人思绪飘向远方的山谷,仿佛已离开喧嚣,进入一个更为幽静的世界。这里的“轸念”表达了对远方的深切思念,而“发轫离苔溪”则暗示了内心的解脱与自由。
“泉声作好语,挽客来招提”,泉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美好的话语,吸引着客人前往寺庙,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之物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老衲道机熟,空洞了无疑”,通过描述一位老和尚的智慧与修为,表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和觉悟的主题。老衲的“道机熟”意味着其修行已达高深境界,能够洞察宇宙万物的真谛。
“霜钟耿晴空,上有垂露姿”,晨钟悠扬回荡在晴朗的天空中,钟声与露珠的景象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庄严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也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暝随噌吰声,直与云汉齐”,随着钟声的回响,夜幕降临,与云霄相连,象征着心灵的升华与超越。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摩挲不及去,行云会东归”,诗人抚摸着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仿佛与飘逸的行云一同向东归去,寓意着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这一句以动作结尾,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精神超越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清晨山林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与和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