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味世莫知,勿言惊俗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璧(bàn bì)的意思:形容事物不完整或不完美。
惊俗(jīng sú)的意思:使人感到惊讶或震惊的事物,违背常规或传统的行为或言论。
三友(sān yǒu)的意思:指的是忠诚的朋友、互相帮助的伙伴,指以友情为基础的三个好朋友。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沙水(shā shuǐ)的意思:指言辞浅薄,不值一提。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俗耳(sú ěr)的意思:指平常人所能听到的常识、常话,即常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俗语。
夜夜(yè yè)的意思:夜晚连续的每一个晚上。
羽毛(yǔ máo)的意思:羽毛是鸟类身上的覆盖物,象征着轻盈、柔软和美丽。在成语中,羽毛常用来比喻轻微、微小或纤弱的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更时分,山中月亮初升的宁静与神秘景象。诗人以“三更山吐月,半璧沈沈起”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吐”和“起”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月亮从山中缓缓升起的过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动态感的画面。
接着,“无言三友欢,夜夜仍会此”一句,将自然界的月亮、山川、夜晚等元素比作“三友”,它们在夜晚相聚,虽无声却充满了和谐与欢愉,暗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情感交流和宇宙间的和谐共处。
“羽毛见秋虫,鲜甲动沙水”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细节,通过“秋虫”的活动和“沙水”的波动,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季节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活力。
最后,“此味世莫知,勿言惊俗耳”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深邃、难以言喻的自然之美的感慨,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破坏或打扰这种和谐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谐生活以及宇宙间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意境和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借舍人吕丈送大雅东还诗韵奉呈
典刑寄老成,师友须渊源。
今代紫薇公,身退道益尊。
言行无表襮,卓然中所存。
云雨自翻覆,谁能动毫分。
洗垢既无垢,尚或求瘢痕。
嗟我与徐子,昔也扫公门。
相期膏吾车,从公毕斯文。
孔子旧宅
奉出天家一瓣香,著鞭东鲁谒灵光。
堂堂圣像垂龙衮,济济贤生列雁行。
屋壁诗书今绝响,衣冠人物只堪伤。
可怜杏老空坛上,惟有寒鸦噪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