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其三》
《次韵大人五更山吐月·其三》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三更山吐月,半璧沈沈起。

无言三友欢,夜夜仍会此。

羽毛见秋虫,鲜甲动沙水

此味世莫知,勿言惊俗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璧(bàn bì)的意思:形容事物不完整或不完美。

惊俗(jīng sú)的意思:使人感到惊讶或震惊的事物,违背常规或传统的行为或言论。

三友(sān yǒu)的意思:指的是忠诚的朋友、互相帮助的伙伴,指以友情为基础的三个好朋友。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沙水(shā shuǐ)的意思:指言辞浅薄,不值一提。

沈沈(shěn shěn)的意思:形容非常沉重或深沉。

俗耳(sú ěr)的意思:指平常人所能听到的常识、常话,即常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俗语。

夜夜(yè yè)的意思:夜晚连续的每一个晚上。

羽毛(yǔ máo)的意思:羽毛是鸟类身上的覆盖物,象征着轻盈、柔软和美丽。在成语中,羽毛常用来比喻轻微、微小或纤弱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更时分,山中月亮初升的宁静与神秘景象。诗人以“三更山吐月,半璧沈沈起”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吐”和“起”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月亮从山中缓缓升起的过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动态感的画面。

接着,“无言三友欢,夜夜仍会此”一句,将自然界的月亮、山川、夜晚等元素比作“三友”,它们在夜晚相聚,虽无声却充满了和谐与欢愉,暗示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情感交流和宇宙间的和谐共处。

“羽毛见秋虫,鲜甲动沙水”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细节,通过“秋虫”的活动和“沙水”的波动,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季节感,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活力。

最后,“此味世莫知,勿言惊俗耳”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深邃、难以言喻的自然之美的感慨,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破坏或打扰这种和谐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谐生活以及宇宙间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意境和哲理。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中彝兄于余至厚奄隔幽明因过其门追悼口述

山色花香总是愁,当年此地几同游。

偶来恍似君犹在,足拟过门却复休。

(0)

借舍人吕丈送大雅东还诗韵奉呈

典刑寄老成,师友须渊源。

今代紫薇公,身退道益尊。

言行无表襮,卓然中所存。

云雨自翻覆,谁能动毫分。

洗垢既无垢,尚或求瘢痕。

嗟我与徐子,昔也扫公门。

相期膏吾车,从公毕斯文。

(0)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其九

愁来不可更禁当,望鬼门关断尽肠。

无处告诉只欲死,有时颠倒忽成狂。

三湘风雨失舟楫,万里路岐多雪霜。

遥忆武林社中友,下湖箫鼓醉红装。

(0)

孔子旧宅

奉出天家一瓣香,著鞭东鲁谒灵光。

堂堂圣像垂龙衮,济济贤生列雁行。

屋壁诗书今绝响,衣冠人物只堪伤。

可怜杏老空坛上,惟有寒鸦噪夕阳。

(0)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九十

雪子飞飞塞面寒,地炉石炭共团栾。

天家赐酒十银瓮,熊掌天鹅三玉盘。

(0)

伏龙溅

静久波涛散,溪深涌乱丝。

悠悠山下客,将见水停时。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