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怨讽》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湘 中 怨 讽 唐 /郑 仆 射 青 鹢 苦 幽 独 ,隔 江 相 对 稀 。夜 寒 芦 叶 雨 ,空 作 一 声 归 。
- 翻译
- 青色的鹢鸟苦于孤独,它们隔着江水相对而立,数量稀少。
夜晚寒冷,芦苇叶上飘落着细雨,只听见一声凄凉的鸣叫,仿佛是它们的归乡之音。
- 注释
- 青鹢:青色的鹢鸟,古代水鸟,羽毛黑白相间,常用来象征离别或思乡之情。
幽独:孤独,寂寞,形容青鹢内心的孤单状态。
隔江:隔着江水,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和阻隔。
归:归乡,指青鹢的自然习性或诗人的想象中的归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切的孤独与寂寞的情感。开篇“青鹢苦幽独”, 鹢鸟在青山绿水间,原本应是自由自在之物,却被描写为“苦幽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接着“隔江相对稀”一句,则将这种孤独感更进一步地推深。鹢鸟隔着江水,原本可以彼此呼应的朋友,却变得稀少,这种景象无疑加剧了诗人心中的寂寞与悲凉。
夜晚的寒冷和雨声,更是增添了一份凄清之感。“夜寒芦叶雨”中的“芦叶”,常用以形容江边的情景,雨打在芦苇上,发出萧瑟的声音,让人更加感觉到诗人的心境。
最后一句“空作一声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无奈。尽管孤独与寂寞充斥,但是在这凄清中,他还是期盼着有一丝归属之音,即便是虚幻的,也给予他一些慰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于友情和归宿的渴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孙生哭母卷
孙生携尺牍,踵门求予诗。
衷肠未及诉,涕泣先交颐。
世人皆有母,繄我独无之。
母年四十九,弃我竟如遗。
西风吹北堂,摵摵动帘帷。
颜容不复睹,抱此终天悲。
我闻孙君言,抚卷神若痴。
情长辞苦短,墨汁空淋漓。
愿告世之人,养母宜及时。
毋令生怨悔,痛苦将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