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有云分榻,时烦月照眉。
《寄题易修静室》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栖居于寺庙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虽在名蓝内,孤栖别一枝”两句,以“名蓝”喻指寺庙,形象地表现了僧人虽身处庄严清净之地,却仍感孤独,仿佛独树一帜。接下来,“身贫客自少,地僻病相宜”则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生活境遇,身处偏僻之地,物质条件简陋,但这样的环境似乎更有利于他的修行和健康。
“定有云分榻,时烦月照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他相信自己与云、月有着不解之缘,云可以为他提供休息的地方,而月光则能照亮他的思绪,给予心灵的慰藉。最后,“我来应不拒,煮雪共疗饥”则展现了诗人愿意与他人分享生活的态度,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通过共同的经历找到心灵的温暖与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清苦生活中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僧人独特的生命哲学与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刘耘庐
江南有故事,极热介秋夏。
空斋得幽景,众绿天所画。
对景惬余情,谈文及兹暇。
山风吹池月,不似城中夜。
百年易过花,万事庶生蔗。
羲和如走马,疾急不可靶。
何妨奴严光,讵肯吏侯霸。
一笑且披襟,新凉自无价。
水龙吟·其二次李起翁中秋
谁家明镜飞空,海天绀碧浮秋霁。
西风淡荡,纤云卷尽,小星疑坠。
宇宙冰壶,襟怀玉界,飘然仙思。
炯灵犀一点,蟾辉万丈,长相射、清清地。
祗有桂花长好,照人间、几番荣悴。
年年此夕,持杯嚼露,挥毫翻水。
宝瑟凄清,玉箫缥缈,佩环声碎。
唤谪仙起舞,古今同梦,不知何世。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