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烟寒带月,听雨夜衔秋。
何能乘帆去,风送到瀛洲。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孤蓬(gū péng)的意思:形容孤零零一个人或物,没有依靠和支持。
寒带(hán dài)的意思:指地球上纬度较低、气温较低的地区,也用来比喻寒冷、严寒的环境。
柳堤(liǔ dī)的意思:指柳树丛生的堤岸,形容景色优美,风景如画。
入画(rù huà)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具备了具备了艺术价值,可以被描绘到画中。
沙岸(shā àn)的意思:指沙滩或岸边,比喻危险的处境或困难的境地。
滩头(tān tóu)的意思:滩头是指河滩或海滩的前端。在成语中,滩头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起点或是某个事情的开端。
瀛洲(yíng zhōu)的意思:指美丽的岛屿或地方。
这首诗描绘了行舟于水上的宁静与悠远之感。首句“沙岸复滩头”,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舟行于沙岸与滩头交错的水域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舟行相融的意境。接着,“孤蓬泊处悠”一句,通过“孤蓬”这一意象,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舟停泊时的孤独与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深思。
“冲烟寒带月,听雨夜衔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行舟时的氛围。烟雾、寒气、月亮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美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这里的“寒”字不仅指天气的寒冷,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冷寂。“夜衔秋”则巧妙地将时间与季节融合,暗示着秋天的夜晚,给人以深深的季节感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芦底眠渔稳,柳堤入画幽”两句,通过“芦底眠渔”的稳定与“柳堤入画”的幽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芦苇深处的渔人安然入睡,柳树成荫的堤岸如同画卷般美丽,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最后,“何能乘帆去,风送到瀛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留恋。在这样的夜晚,诗人或许渴望乘风破浪,前往传说中的瀛洲,追求心中的理想与自由,但现实的束缚又让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行舟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