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光禄庵二首·其二》
《光禄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履迹(lǚ jì)的意思:履行前人的道德规范或者学术传统。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我身(wǒ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或个人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注释
城中:指城市或官府。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林下:指退隐山林,不仕的隐士。
先生:对有学问或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非我身:不是指我自己。
庵中:指僧人居住的小屋,也泛指简朴的住所。
光禄:古代官职,掌管祭祀和膳食。
雪中履迹: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
镜中真:如同镜子般清晰可见的真实。
翻译
城中的太守是谁呢?
隐居山林的先生并非我本人。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收录在《东坡杂著》中。诗中的“城中太守”指的是官居高位的人物,而“林下先生”则隐喻诗人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涉足官场的心态。

“若向庵中觅光禄”,这里的“庵”指的是佛寺或道观,“觅光禄”则是寻找荣华富贵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无奈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嘲。

“雪中履迹镜中真”,此句运用了鲜明的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脚印比作雪地中的足迹,将心灵的纯洁比作镜中的映像。这里,雪的地面可以看作是清冷无染的环境,而履迹则象征着诗人在这世界中留下的痕迹;“镜中真”则形容心灵的明净和真实,如同镜子一般能够照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内心世界的纯洁自守。苏轼在这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远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杨子华画三首·其二

皓腕卷红袖,锦韝臂苍鹗。

故人断弦心,稚齿从禽乐。

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

骨象或依稀,铅华已寥落。

似对古人民,无复昔城郭。

子亦观病身,色空俱寂寞。

(0)

放言五首·其一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眼前雠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0)

生春二十首·其十二

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

镂琼冰陷日,文縠水回风。

柳爱和身动,梅愁合树融。

草芽犹未出,挑得小萱丛。

(0)

漫问相里黄州

东邻有渔父,西邻有山僧。

各问其性情,变之俱不能。

公为二千石,我为山海客。

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

何况天下人,而欲同其意。

人意苟不同,分寸不相容。

漫问轩裳客,何如耕钓翁。

(0)

系乐府十二首·其六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

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悽。

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

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0)

客中

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

异国久为客,寒宵频梦归。

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

南过洞庭水,更应消息稀。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