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八首·其四》
《点绛唇八首·其四》全文
清 / 项鸿祚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白露飞回,绿杨丝外轻帆转。

水平村远,一镜菱花满。赋别江淹,已是登临倦。

无人管,夕阳帘卷,风里渔歌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菱花(líng huā)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多才多艺。

轻帆(qīng fān)的意思:指船帆轻盈,船行速度快。

水平(shuǐ píng)的意思:水平指水面的平坦程度,引申为事物的水准、程度、能力等。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一镜(yī jìng)的意思:指一瞥、一眼、一瞬间的时间。

渔歌(yú gē)的意思:渔民在钓鱼时唱的歌曲。比喻轻松自得的生活。

鉴赏

这首《点绛唇八首(其四)》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离愁别绪的江南水乡画面。

首句“白露飞回”点明了时节,白露是秋季的一种露水,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接着“绿杨丝外轻帆转”,绿杨树环绕,轻舟在绿杨之外缓缓转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随后,“水平村远,一镜菱花满”两句,以水面如镜比喻,描绘出远处村庄的倒影与菱花的满布,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景象。

“赋别江淹,已是登临倦”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或许正在经历离别的痛苦,或是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使得登高望远之时,心中充满了疲惫与忧伤。最后,“无人管,夕阳帘卷,风里渔歌断”将画面推向了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窗帘轻轻卷起,微风吹过,似乎连渔夫的歌声也渐渐消失在风中,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寂寥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项鸿祚

项鸿祚
朝代:清   字:莲生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798~1835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猜你喜欢

元夕赋得“暗尘随马去”

为看鳌山跨锦鞯,飞埃红雾杂连钱。

邻虚冉冉随衔勒,野马纷纷逐管弦。

弱质半依韩国树,微躯愿执祖生鞭。

时人要识元规否,去住和光却黯然。

(0)

题英鸡黎国所画园林图

尺幅云林幻也真,无端闻见一番新。

丹青不是支那笔,花木还同震旦春。

弱水东流终到海,越裳南去即通津。

年来颇有居夷愿,莫怪披图数问人。

(0)

采石矶怀古

维舟采石月华新,一曲狂歌吊逐臣。

仙籍骑鲸如昨夜,醉乡梦蝶已千春。

投荒未必关仪狄,玩世何须避永璘。

自古文章憎命达,汨罗还有独醒人。

(0)

谒憨祖肉身

借路还家识故乡,重来顶相露堂堂。

天花散满楞伽室,祖席平分曲录床。

白氎不留身后线,黄冠休问旧时装。

门前溪水西来意,流入空庭味更长。

(0)

赠平山庵主兼贻谭氏诸阮

千家烟火隐云岚,一个真僧守破庵。

行脚不妨随我住,枯禅还喜有人参。

竹林诸阮分南北,莲社群贤数二三。

咫尺乌衣门巷近,出墙红树间黄柑。

(0)

和何太占来韵·其一

渐老渐知行处偏,忍抛朋侣泥林泉。

有人问我此中事,荅道山僧不会禅。

疏雨隔墙添夜色,冷云穿牖透孤烟。

相过独有何公子,世外神交岂偶然。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