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笛》
《闻笛》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

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

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

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楼(cuì lóu)的意思:指建筑物或庭园中的绿色楼阁。

惊马(jīng mǎ)的意思:指突然受到惊吓的马匹。比喻突然发生的事情或突如其来的变故。

三孔(sān kǒng)的意思:指人的脸上长有三个洞,即两个眼睛和一个鼻子。形容人的面孔。

书报(shū bào)的意思:指文书、报纸等文字资料。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向夕(xiàng xī)的意思:指在傍晚时分或日落之前。

征鸿(zhēng hóng)的意思:征鸿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出征的军队向很远的地方出发,比喻远行。

鉴赏

这首诗《闻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笛声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苍凉与思乡之情。

首联“三孔羌人笛,多因惊马吹”,开篇即以羌笛之声引入,点明笛声的来源与特点,暗示了边塞之地的辽阔与荒凉。羌笛,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历史背景,常被用来表达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颔联“声从秋戍起,泪向夕阳垂”,进一步深化了笛声所承载的情感。笛声在秋日的边防哨所响起,仿佛是自然界的回响,又像是士兵们内心情感的流露。夕阳西下之时,泪水随着笛声缓缓落下,既是对战争残酷的哀叹,也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颈联“黑水连沙暗,黄榆似草衰”,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黑水与连绵的沙地交织在一起,显得一片昏暗,而黄榆树则如同枯草一般,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这样的景象不仅映射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凋零。

尾联“征鸿过渭北,书报翠楼谁”,将视角转向远方,以征鸿(候鸟)的迁徙比喻战乱中人们的离散与漂泊。渭北之地,或许寄托着诗人对和平与团聚的向往。然而,在这动荡的时代,又有谁能接收到远方亲人寄来的书信,传达彼此的关切与思念呢?这一问,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亲情、友情难以维系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笛声、边塞景象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挽张之洞联

勋高册府,学蔚儒宗,四十年任钜肩宏,异域名钦文潞国;

天步方艰,台星遽陨,亿万姓铸金制颂,丰碑泪堕钜平侯。

(0)

挽朱际敩联

勇退急流,不究其施,才吏投闲世共惜;

以财自卫,无累于德,老成颓落吾安归。

(0)

挽曾国荃联

内举岂傅相私情,须知决胜运筹,鲍帅本逊公一著;

遗疏尚荐贤当代,若论干家栋国,劼侯应后死十年。

(0)

贵州光武庙联

旧说本无稽,想四百年火德承家,福受王明,或应占井勿幕耳;

中兴今再见,看廿八将云台画像,生逢景运,可但作壁上观乎。

(0)

婺源考棚联

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0)

安庆大观亭联

大江东去,看骇浪惊涛,千古英雄淘不尽;

匹马南来,问豪情壮志,一楼风月拓奇观。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