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
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来访后即将离别的场景。开头两句"野僧来别我,略坐傍泉沙"表明野僧临别与诗人共度片刻,坐在溪边的沙地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与僧侣之间超脱尘世的交情。
接下来的两句"远道擎空钵,深山蹋落花"则展示了僧侣行脚的孤独和艰辛。"远道"暗示着僧侣将踏上一段长途旅程,而"擎空钵"则象征着他们的清贫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深山蹋落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寓意着僧侣在精神追求上的脚步,无论环境多么艰险,都不会停留。
"无师禅自解, 有格句堪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修行之道的理解和赞赏。"无师"意味着僧侣已经达到了一种无需他教的境界,而"禅自解"则强调了这种悟性来自内心的自我觉醒。"有格句堪誇"则可能指僧侣在诗词创作上也有所成就,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禅理。
最后两句"此去非缘事,孤云不定家"抒写了僧侣离别后的诗人感慨。"此去非缘事"意味着这次别离后,未来是否还能相见都成为了未知数。而"孤云不定家"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侣的自由漂泊,如同天上的孤云,没有固定之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僧侣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向往和敬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僧侣修行和生涯的理解与尊重。
二年同在华清下,入县门中最近邻。
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
夜棋临散停分客,朝浴先回各送人。
僮仆使来传语熟,至今行酒校殷勤。
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剩鸣。
应是一声肠断去,不容啼到第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