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是仙源里,山从洞口开。
塘绿鱼迎日,林清鸟啄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神秘的仙境,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充满生机的画面。
首句“恐是仙源里”,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想象中的仙境,激发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接着,“山从洞口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峦从一个神秘的洞口延伸而出的景象,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充满了奇幻色彩。
“茅檐无客到,稚子怪人来。”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此处的宁静与罕有人迹。孩子们的惊讶和好奇,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也暗示了此地的不凡之处。
“塘绿鱼迎日,林清鸟啄苔。”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和谐。阳光下的池塘,鱼儿欢快地游动,似乎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而林间的鸟儿,悠闲地啄食着青苔,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欲令幽赏足,石道溯萦回。”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片幽静之地尽情欣赏,沿着蜿蜒曲折的石道深入探索,寻找更多未知的美景。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片仙境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读书懒对西窗坐,糟粕回看亦五车。
自古无言知本静,人间有眼识空花。
天非个者难言妙,诗笑东坡也作家。
几夜蒙头渔艇子,腾腾睡倒月溪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