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揖 山 阁 宋 /文 同 一 问 此 孤 高 ,苍 苍 欲 上 摩 。有 时 临 缥 缈 ,尽 日 对 嵯 峨 。绝 底 秋 阴 重 ,危 层 晚 照 多 。无 由 从 隐 者 ,空 自 愧 云 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苍(cāng cāng)的意思:苍翠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孤高(gū gāo)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独立自主,高傲孤立,不愿与他人交往。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空自(kōng zì)的意思:空自指的是没有依靠他人或外力,自觉自愿地空下来,不进行任何活动。
缥缈(piā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难以捉摸。
晚照(wǎn zhào)的意思:晚年时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采。
无由(wú yóu)的意思:没有理由或依据
一问(yī wèn)的意思:一次询问或提问
阴重(yīn zhòng)的意思:形容气氛、气候等压抑、沉闷、阴郁。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云萝(yún luó)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如同蔓延的藤蔓。
- 注释
- 孤高:形容景色或人品高洁独立。
苍苍:形容天空或树木苍翠繁茂。
缥缈:形容景象模糊,若有若无。
嵯峨:形容山势峻峭。
绝底:极深的底部,此处指山谷深处。
晚照:傍晚的阳光。
隐者:指隐居山林的人。
云萝:云雾缭绕的山藤,常用来象征隐居生活。
- 翻译
- 我询问这孤独高洁之景,似乎要直上青天。
有时面对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整天凝视那峻峭的山峰。
深秋时节,山谷阴暗,高处的层次在傍晚阳光下更显险峻。
无法追随那些隐居之人,只能独自惭愧,如同攀附云萝的幽居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两句,设问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峰,它那郁郁葱葱想要触摸天际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仰望与赞叹。接着“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描绘诗人有时独自一人站在山边,对着那连绵不断、峻岭重叠的山脉,整日沉浸在这自然美景中不能自已。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两句,则转换了景象,描写到了深秋时节,山谷中的阴气浓重,而山峰之上却是夕阳的余晖,光线穿透云雾,投射在山石之上,显得更加斑斑点点。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最后,“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色,却无法与大自然中的隐逸之士相比,只能空自感慨,觉得自己不如那些能够在山中隐藏自己、与自然合一的隐者。这里的“云萝”可能指的是高洁难以企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扫花游/扫地游.用清真韵
柳花飏白,又火冷饧香,岁时荆楚。海棠似语。
惜芳情燕掠,锦屏红舞。怕里流芳,暗水啼烟细雨。
带愁去。叹寂寞东园,空想游处。幽梦曾暗许。
奈草色迷云,送春无路。翠丸荐俎。
掩清尊谩忆,舞蛮歌素。怨碧飘香,料得啼鹃更苦。
正愁伫。暗春阴、倦箫残鼓。
三姝媚.送圣与还越
浅寒梅未绽。正潮过西陵,短亭逢雁。
秉烛相看,叹俊游零落,满襟依黯。
露草霜花,愁正在、废宫芜苑。
明月河桥,笛外尊前,旧情消减。莫诉离肠深浅。
恨聚散匆匆,梦随帆远。
玉镜尘昏,怕赋情人老,后逢凄惋。
一样归心,又唤起、故园愁眼。
立尽斜阳无语,空江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