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欲共寻荷芰服,却惭簪绂苦萦身。
《常山道中即事·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常山道中即事(其二)》描绘了春天山间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提壶声里爱山春”,以提壶声衬托出山间宁静而生机盎然的春意,壶声与山色相映成趣,展现出诗人对山野之美的热爱。次句“山色菁葱满四邻”进一步描绘了山色的青翠繁茂,仿佛四周边缘都被这盎然春色包围。
然而,诗人接下来的情绪有所转折,“便欲共寻荷芰服”,表达了他想要抛开尘世束缚,投身自然,过上隐逸生活的心愿。这里的“荷芰服”通常象征着隐士的简朴衣物,诗人借此表达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然而,“却惭簪绂苦萦身”又揭示了现实的矛盾,诗人虽然心向自然,但身负官场的“簪绂”(官帽和佩带,代指官职)羁绊,感到惭愧,无法轻易实现归隐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之美与仕途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责任的无奈,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在追求理想与世俗责任之间的矛盾心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
王都重兵廪,命使总八方。
淮南舟车冲,三楚笼利长。
惟时有才彦,数计等桑羊。
八月赐诏行,朱旆插大航。
汴湍入秋涨,东鼓下镗镗。
今日发大梁,明朝过睢阳。
睢阳授经地,父老认道旁。
同业八十人,或贵或为郎。
先生殁大官,弟子无荷囊。
乃知诗书传,要在明三纲。
隋末闻仲淹,来学去佐唐。
唐初称名臣,鲜及杜与房。
亲见慕义人,专门起辉光。
我闻房杜流,已显惟王张。
云汉几万里,星宇争耀芒。
归来立螭头,莫爱鱼稻乡。
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