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唱徭歌偏不唱,恐惊花里郁鸡飞。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野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樵妇的形象与生活状态。
首句“褓中儿女鹧鸪衣”,以“褓中”二字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一位带着幼子的妇女,她身着鹧鸪衣,这是一种朴素而富有自然气息的服饰,暗示了她的身份与生活环境。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她生活的艰辛与朴素。
次句“藤笠团团月一围”,进一步描绘了樵妇的生活环境。她头戴藤笠,脚踏山间,周围是皎洁的月光,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团团月一围”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与广阔,也暗示了樵妇在月光下劳作的情景,以及她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第三句“解唱徭歌偏不唱”,则揭示了樵妇的性格特点。她懂得唱歌,但偏偏不唱,可能是因为担心歌声会惊扰到山中的动物,尤其是“郁鸡”。这里通过“不解唱徭歌”与“恐惊花里郁鸡飞”的对比,展现了樵妇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她内心的细腻与善良。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尊重自然的樵妇形象,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山野生活的一角,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自然美的和谐共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
识子十年何不遇,只爱欢游两京路。
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
长安春物旧相宜,小苑蒲萄花满枝。
柳色偏浓九华殿,莺声醉杀五陵儿。
曳裾此日从何所,中贵由来尽相许。
白裌春衫仙吏赠,乌皮隐几台郎与。
新诗乐府唱堪愁,御妓应传鳷鹊楼。
西上虽因长公主,终须一见曲陵侯。
登天坛夜见海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