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缘幽士筑,额借息柯称。
瓮泉专饮鹤,下榻半留僧。
此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息柯亭”的雅致建筑,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之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子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亭缘幽士筑”,点明了亭子的选址在幽静之地,为隐逸之士所建,暗示了其远离尘嚣的特性。接着,“额借息柯称”一句,通过借用树荫作为亭名的装饰,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给人一种清凉、宁静之感。
“路凿山根上,窗开树杪凭”两句,描绘了通往亭子的道路蜿蜒曲折,仿佛与山石融为一体;而亭内的窗户则开在树梢之上,既可远眺美景,又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瓮泉专饮鹤,下榻半留僧”则通过特定的场景,展现了亭子的特殊功能和用途。瓮泉供鹤饮用,象征着对自然生灵的尊重与爱护;而部分榻位留给僧人,既体现了对宗教文化的包容,也暗示了此处是心灵休憩之所。
最后,“役役风尘者,何年得此能”表达了对忙碌于尘世之人的一种感慨,希望他们能够找到像息柯亭这样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地方,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芦岗百里天山麓,细雪琤瑽漱寒玉。
天然一鉴两重开,清者濯缨浊濯足。
我行瀚海苦劳顿,瘦石圆沙欣驻躅。
十亩枯葭陨悴黄,半塘衰柳摇寒绿。
凭栏静对忘物我,冷澹一涤尘襟俗。
龙荒雁碛尽斥卤,到此安用叹独漉。
疏写肯殚人力勤,坐看白苇成嘉谷。
在山何似出山好,忍见芸生尽焦秃。
落日欲没群鸟下,黄尘十丈埋车毂。
今宵酒醒在何处,斗转参横风谡谡。
瓦屋山,瓦屋山,乃在邛崃九折平羌间。
上有搀天壁立之孤峰,下有奔流赴壑之惊湍。
神光夜现普贤相,紫气昼满玄元关。
娑罗花开锦绣斑,蒙芽紫竹长琅玕。
谁云风俗混髳蛮,世途险巇乃独安。
武陵桃源在人间,丹厓万丈谁能攀。
君今此去何当还。
长洲父老翘首日西望,愿君少住慰我吴下之羁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