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触处(chù chù)的意思:触动到别人的痛处或敏感点。
道场(dào chǎng)的意思:道场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修行者修炼的地方,也可泛指任何人修炼的场所。
鼓响(gǔ xiǎng)的意思:指战鼓声响,表示战争即将开始或气氛紧张。
毫光(háo guāng)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光亮。
会得(huì de)的意思:指能够领会、理解某种道理、道理的人。
金台(jīn tái)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和地位。
弥陀(mí tuó)的意思: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树林(shù lín)的意思:指树木丛生的地方。
水鸟(shuǐ niǎo)的意思:指善于游泳的水鸟,比喻擅长在某一领域内活动的人。
宣扬(xuān yáng)的意思:广泛宣传和传播某种观点、思想、理论等。
- 鉴赏
这首诗《念弥陀颂(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景象与感悟。
首句“树林水鸟各宣扬”,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树林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水面上的鸟儿也悠然自得,各自展现着生命的活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次句“宝网金台尽道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宝网金台象征着佛教中的庄严与神圣,这里不仅指具体的寺庙建筑,更代表了修行者心中的道场。这句话传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存信仰,皆可成为修行的场所,体现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理念。
后两句“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则是对内心修行的深刻感悟。钟鸣鼓响,不仅仅是外在仪式的声音,更是内在心灵的觉醒与呼唤。弥陀,即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核心。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时,内心的光明与慈悲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如同佛光普照,触处皆是光明。这种光明不仅仅是指物质世界的光芒,更是指心灵深处的智慧与慈悲之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境界,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光明的重要性,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