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念弥陀颂·其二》
《念弥陀颂·其二》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触处(chù chù)的意思:触动到别人的痛处或敏感点。

道场(dào chǎng)的意思:道场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修行者修炼的地方,也可泛指任何人修炼的场所。

鼓响(gǔ xiǎng)的意思:指战鼓声响,表示战争即将开始或气氛紧张。

毫光(háo guāng)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光亮。

会得(huì de)的意思:指能够领会、理解某种道理、道理的人。

金台(jīn tái)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和地位。

弥陀(mí tuó)的意思:指佛陀,亦可指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树林(shù lín)的意思:指树木丛生的地方。

水鸟(shuǐ niǎo)的意思:指善于游泳的水鸟,比喻擅长在某一领域内活动的人。

宣扬(xuān yáng)的意思:广泛宣传和传播某种观点、思想、理论等。

鉴赏

这首诗《念弥陀颂(其二)》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佛教修行中的景象与感悟。

首句“树林水鸟各宣扬”,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树林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水面上的鸟儿也悠然自得,各自展现着生命的活力。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次句“宝网金台尽道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宝网金台象征着佛教中的庄严与神圣,这里不仅指具体的寺庙建筑,更代表了修行者心中的道场。这句话传达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存信仰,皆可成为修行的场所,体现了佛教中“心即是佛”的理念。

后两句“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则是对内心修行的深刻感悟。钟鸣鼓响,不仅仅是外在仪式的声音,更是内在心灵的觉醒与呼唤。弥陀,即阿弥陀佛,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核心。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时,内心的光明与慈悲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如同佛光普照,触处皆是光明。这种光明不仅仅是指物质世界的光芒,更是指心灵深处的智慧与慈悲之光。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境界,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光明的重要性,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北斗岐山

土精成石石成星,屈曲安排天北形。

自是山游玩物者,依稀信步踏苍冥。

(0)

宫词·其六十一

珠帘十二捲金钩,万里无云桂魄浮。

嘈杂笙箫半天响,瑶津亭上赏中秋。

(0)

曾延之置酒后阁供帐酒馔物物皆内出侍人以裙带求书

御醅盏畔千头菊,椽烛光中四和香。

红粉莫嗟霜满颔,也应歌处似周郎。

(0)

登山未还范景仁以诗见促次韵二首·其二

危墙烟际耸层城,潮落沙头眼更明。

不觉归舟犯牛斗,天风吹下步虚声。

(0)

吴思道相送同宿崇因二首·其二

形单影只久相抛,鼎食端能胜饮瓢。

已分馀材辜北阙,元非不雨自西郊。

求田聊复同中隐,玩世宁嫌渎下交。

千古平泉有遗恨,漫劳精爽畏文饶。

(0)

送张信道

气欲和柔性欲圆,一飞人看后三年。

心胜山静君归去,先自南华入性天。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