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邓艾庙》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邓 艾 庙 唐 /唐 彦 谦 昭 烈 遗 黎 死 尚 羞 ,挥 刀 斫 石 恨 谯 周 。如 何 千 载 留 遗 庙 ,血 食 巴 山 伴 武 侯 。
- 注释
- 昭烈:刘备的谥号,昭是光明磊落,烈是英勇刚直。
遗黎:指刘备去世后遗留的人民。
挥刀:形象地描绘人们表达愤怒的方式。
谯周:蜀汉时期的人物,曾劝刘备投降魏国,后被刘备遗民痛恨。
遗庙:指刘备的庙宇,用来供奉和祭祀。
血食:古代祭祀时,以牺牲鲜血祭神,这里指祭祀。
武侯:诸葛亮的谥号,武侯是尊称,表示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 翻译
- 刘备遗留的人民仍以此为耻,他们挥刀砍向石头,满心痛恨谯周的背叛。
为什么在千年之后,他的庙宇依然留存,他在巴山与诸葛亮一同享受祭祀?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唐彦谦的作品,名为《邓艾庙》。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忠诚将领邓艾的崇敬之情。下面是对这四句诗的鉴赏:
第一句“昭烈遗黎死尚羞”,表明邓艾在战败后,仍然感到羞愧。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对于胜利与失败的严肃态度,更反映出他对国家忠诚的品格。"昭烈"通常指的是光辉的英烈之名,而这里则用来形容邓艾的忠诚事迹。
第二句“挥刀斫石恨谯周”,意在描绘邓艾在绝境中的英勇行为。他即便身处险恶之地,也不放弃对抗,"挥刀斫石"形象地展示了他的无畏精神,而"恨谯周"则表达了他对于敌人的憎恨与决不妥协的态度。
第三句“如何千载留遗庙”,探讨的是历史长河中如何能够保留邓艾的英灵和事迹。"遗庙"指的是纪念古人功绩而建造的庙宇,这里代表了后世对于邓艾崇敬之心。
第四句“血食巴山伴武侯”,则是对邓艾忠诚之志的极致表达。他与诸葛亮(武侯)一样,都是以国家大义为己任,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与这片山河共存亡。这不仅是对邓艾个人的赞誉,更是对于所有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的人的高度评价。
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代忠诚将领形象的一次精彩刻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