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郑 尚 书 赴 兴 元 唐 /姚 合 儒 有 登 坛 贵 ,何 人 得 此 功 。红 旗 烧 密 雪 ,白 马 踏 长 风 。斧 钺 来 天 上 ,诗 书 理 汉 中 。方 知 百 胜 略 ,应 不 在 弯 弓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胜(bǎi shèng)的意思:指胜利无数次,战绩辉煌,多次取得胜利。
白马(bái mǎ)的意思:指美丽的白马,引申为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长风(cháng fēng)的意思:长时间吹拂的风,比喻持久不衰的精神风貌或影响力。
登坛(dēng tán)的意思:指升迁到高位或高级职位。
斧钺(fǔ yuè)的意思:指权力极大,掌握军政大权。
汉中(hàn zhōng)的意思:指通过努力、奋斗而取得成功或成就。
红旗(hóng qí)的意思:红旗一般指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旗帜,代表着某种政治、宗教、组织或团体的特定信念、理念或目标。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书理(shū lǐ)的意思:指遵循正理、合乎道义的行为准则。
天上(tiān s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美好的境地或事物。
弯弓(wān gōng)的意思:比喻准备行动,做好准备。
- 注释
- 儒:指儒家学者,读书人。
登坛:比喻取得高位或显赫地位。
贵:尊贵,崇高。
红旗:象征军队或革命力量。
烧密雪:形容激烈战斗的场景。
白马:象征英勇或忠诚。
踏长风:形容马匹疾驰如风。
斧钺:古代兵器,象征军事权力。
天上:比喻超越常人,来自上天。
诗书:泛指儒家经典,也代表文化教育。
理汉中:治理汉中地区,也可理解为治理国家。
百胜略:百战百胜的策略。
弯弓:拉弓射箭,代指武力。
- 翻译
- 读书人登上高位受尊崇,谁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鲜红的旗帜在大雪中燃烧,白马奔驰在强劲的风中。
兵权仿佛从天而降,治理国家依靠的是诗书教化。
这才明白,真正的百战百胜之策,并非仅靠拉弓射箭。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名为《送郑尚书赴兴元》。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朋友远行的不舍和期许。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学者,这句话表明只有通过儒家的方式,即通过读书学习,才能达到高尚的地位。"何人得此功"则是在询问谁能够得到这样的成就。
接下来的两句,“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争场面,红色的军旗在洁白的雪地上飘扬,白色的战马在宽广的空间中奔驰。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英雄豪迈、冲锋陷阵的气概。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这两句话则是说到军事与文化并重。"斧钺来天上"可能指的是武器从天而降,象征着战争的紧迫和严峻;"诗书理汉中"则表明即使在战乱之际,也要理顺儒家经典,即以文化自持。
最后两句,“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意指真正理解了战略的精髓之后,便知道了取胜的关键,不仅仅是在弯曲的弓箭上。这是对军事智慧和策略思考的一种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于朋友能够在学问和武功上都有所成就的期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化传承与英雄气概的深厚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晚登清心阁望雨
悯雨喜见云,喜云愁不雨。
长风将怒点,慰此楼中暮。
喜雨不但人,松竹亦鼓舞。
未知今年熟,得似去年否。
柴步滩
江阔水不聚,分为三五滩。
遂令客子舟,上滩一一难。
小沙已成洲,大洲已成山。
山有树百尺,树围屋数间。
水底复生洲,沙湿犹未乾。
从此洲愈多,安得水更宽。
忆从严陵归,水落不能湍。
拖以数童仆,折却十竹竿。
今兹过吾舟,念昔犹胆寒。
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
良辰巧与赏心违,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则今年重九日,也无黄菊两三枝。
闭门幸免吹乌帽,有酒何须望白衣。
政坐满城风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