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信堂前杏花盛开置酒招同官以诗先之》
《宝信堂前杏花盛开置酒招同官以诗先之》全文
宋 / 郑刚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晴光先已媚帘栊,炫昼那堪吐红

柳色半分高致外,鸟声全在艳香中。

催科共喜钱初减,种艺须闻麦已丰。

官府吾侪亦云暇,可来携榼对东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分(bàn fēn)的意思:表示分割、分离、分开的意思,也可表示程度、数量的一半。

催科(cuī kē)的意思:催促学习,督促进步。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高致(gāo zhì)的意思:形容态度端正、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可来(kě lái)的意思:可来指的是可以前来、可以到达的意思。

帘栊(lián lóng)的意思:指窗帘和窗棂,形容家境贫寒。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晴光(qíng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明媚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明与美好。

吐红(tǔ hóng)的意思:形容极度愤怒或羞恼。

吾侪(wú chái)的意思:我们

种艺(zhǒng yì)的意思:种植艺术,指农业生产技术或园艺技巧。

翻译
阳光已经明媚地照进窗户,白天的灿烂怎忍心杏花绽放的红色更胜。
柳树的绿色映衬出几分高雅的情趣,鸟儿的鸣叫声都融入了芬芳的花香中。
征收赋税的人都为税收减少而欢喜,听说麦子已经丰收,这是多么好的消息。
作为官员,我们也有了闲暇时光,何不来杯酒,迎着春风欣赏这美景呢。
注释
媚:形容阳光明媚,给人以美感。
炫昼:形容白天明亮耀眼。
高致:高雅的情趣。
催科:指征收赋税。
钱初减:税收开始减少。
种艺:种植和农业。
麦已丰:麦子丰收。
吾侪:我们这些人。
携榼:携带酒壶。
东风:春风。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诗人郑刚中在宝信堂前欣赏杏花盛开,感到欣喜。首句"晴光先已媚帘栊",写出了阳光透过窗户,温暖而迷人。"炫昼那堪杏吐红",进一步描绘杏花鲜艳欲滴的红色,仿佛连白天都为之增色。

"柳色半分高致外",诗人借柳树的翠绿和高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暗示春天的生机盎然。"鸟声全在艳香中",则通过鸟儿的欢鸣,将春的气息与花香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宁静而醉人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税收减少和麦子丰收的喜悦,这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丰收的期盼。最后,他邀请同事们一同前来,带着酒杯,沐浴在春风中,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流露出闲适愉悦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郑刚中

郑刚中
朝代:宋   字:亨仲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生辰:1088年—1154年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五兄

昆仑之水流汤汤,陌上行人愁断肠。

霜寒露白心更切,况此飘飘秋叶黄。

弟兄河侧重携手,流水何如别意长。

(0)

班婕妤

梦断清宵月,愁深长乐宫。

无劳怨团扇,渐冷是秋风。

(0)

奉次毕司空与客对弈谢荅张侍御惠酒之作是日司空招予出城不及赴

灌木阴阴曲绕塘,水风如雨细生凉。

绣衣家酝携兼至,太傅围棋兴转长。

檐日晚移文石静,荷樽秋泛露华香。

烂柯欲步王樵武,惆怅仙踪隔苑墙。

(0)

黄州二首·其一

浩浩长江水,黄州那个边。

岸回山一转,船到堞楼前。

(0)

送皇甫氏谪黄州

直道如君复远流,十年天上少同游。

圣恩信是过文帝,迁客由来得楚州。

吊古有时寻赤壁,采芳终日对沧洲。

那堪迟暮番为别,木落江寒望去舟。

(0)

江中四咏送黄日思韵限本题同诸公作·其一江霞

春江变气候,孤屿发云霞。

散影摇青草,流文漾碧沙。

红泥迷燕子,丹洞失桃花。

水宿淹晨暮,应怜谢永嘉。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