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江南农村的农事生活与节日庆典景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首句“夫插新秧妇踏车”,生动展现了农忙时节的场景。丈夫在田间插种新秧,而妻子则在家中或田边用踏车(一种古代用于脱粒的农具)处理收获的谷物。这一对夫妇的分工合作,既体现了农业社会的劳作模式,也蕴含着家庭间的默契与和谐。
次句“秋收一半入官家”,揭示了当时社会赋税制度下农民的辛酸。丰收的一半粮食被政府征取,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国家赋税负担的沉重。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也是精神上的压迫,体现了社会不平等的一面。
后两句“村村鼓社东田晚,篱脚开残野菊花”,将画面转向了乡村的节日庆典。傍晚时分,各村举行鼓社活动,村民们聚集在东田,敲击鼓点,欢庆丰收,祈求来年的丰饶。同时,篱笆旁的野菊花虽已凋零,却依然绽放着,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欢乐,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代江南农村的农事生活与节日庆典,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以及他们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挽刘约我孝廉
龙文干象纬,豹隐谢天阍。
怀玉非遭刖,诛茅自避喧。
声名传谷口,车辙满夷门。
过酒聊供客,带经时灌园。
琴书兴不薄,丘壑道常尊。
高谊千秋失,通家两世存。
交情惟竹素,被服狎兰荪。
短棹春同倚,寒檠夜对言。
萍从章水散,星竟少微昏。
久别犹萦梦,初闻欲怆魂。
音容还几席,文史但儿孙。
旧砌芝方茂,新阡草已繁。
树明留故剑,尘暗怆游轩。
万里生刍泪,经年渍絮樽。
那堪重到日,江路听清猿。
自光州至麻城山行即事
浃月苦行役,今朝履楚郊。
不殊霜雪厉,渐觉语音譊。
曲涧连冰断,危峦带雾凹。
才分一径入,多是两峰交。
历险盘千磴,分彊似二崤。
冬林无荟蔚,古驿有蟏蛸。
处处灵均泽,家家宋玉茅。
寒凋残柳线,涛怒老松梢。
岩峭杉相倚,风来竹自敲。
翻嫌人境寂,转怕鸟声呶。
冒瘴宜红友,探春见绿苞。
看山吾不厌,游兴病来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