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二华(èr huá)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仪态美丽动人。
挂眼(guà yǎn)的意思:指特别引人注目或令人关注的人或事物。
尽头(jìn tóu)的意思:尽头指的是事物或情况的终点或末尾,表示达到极限或结束的状态。
开口(kāi kǒu)的意思:指开口说话或开口要求。
口论(kǒu lùn)的意思:指背后议论人,对人进行恶意中伤、诽谤的行为。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天尽头(tiān jìn tóu)的意思:指事物或局势到了最后、最极限的地步。
- 鉴赏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漫兴八首》之六,通过诗句展现了诗人对年轻时读书不足与眼界狭窄的反思,以及对自身追求和认知的深刻自省。
首句“少年书不破万卷”,点明了年轻时读书量不足的现状,暗含着对过去岁月中知识积累不够的遗憾。接着,“往往开口论千秋”一句,揭示了年轻气盛、言辞激昂的状态,但同时也反映出缺乏深思熟虑、言过其实的问题。这种态度在年少轻狂之时或许常见,但在成熟之后则应避免。
“终南二华未挂眼”中的“终南二华”指的是终南山和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大川、宏伟壮丽自然景观的忽视,暗示了年轻时可能过于专注于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体验。这种对自然的忽视,实际上也是对生活经验和实际世界的一种忽视。
最后一句“枉杀昆仑天尽头”中的“昆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山,代表了极高的理想和追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追求过高远目标,却因眼界狭窄、见识有限而未能真正达到或理解这些目标的感慨。它既是对过去的自我批评,也是对未来的警醒,提醒自己在追求高远理想的同时,不应忽视脚下的现实,不应让自己的眼界局限在书本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年轻时读书不足、眼界狭窄的自省,以及对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答王去非觅柳栽
不惜柔条折赠君,与君分占万家春。
祇愁五柳门前景,不称三槐堂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