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拜 赵 端 斋 墓 有 感 而 书 宋 /陈 著 流 俗 滔 滔 逐 乱 尘 ,典 刑 卓 卓 老 宗 臣 。山 川 在 眼 孤 忠 泪 ,风 雨 无 家 一 梦 身 。及 奠 生 刍 吾 已 晚 ,忍 看 宿 草 自 成 春 。方 来 世 事 谁 能 料 ,须 认 分 兵 护 墓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典刑(diǎn xíng)的意思:指法律规定的刑罚。
方来(fāng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到目前为止。
分兵(fēn bīng)的意思:将军带兵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分别行动。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孤忠(gū zhōng)的意思:孤独而忠诚
来世(lái shì)的意思:指来世的生活或者来世的报应。
流俗(liú sú)的意思:流行的习俗或风尚
山川(shān chuān)的意思:山川指的是山和河流,代表着自然景观。
生刍(shēng chú)的意思:
亦作“ 生蒭 ”。1.鲜草。《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贤人;贤能。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芻人。”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沉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诗:“停觴一摇笔,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赠王德征》诗:“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4).《后汉书·徐穉传》:“ 郭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礼。瘞尔崇冈,全尔具体。” 明 张煌言 《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悵生芻何处投。”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宿草(sù cǎo)的意思:指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或依赖某个地方的人。
滔滔(tāo tāo)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声势磅礴,也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气势磅礴、连绵不绝。
无家(wú jiā)的意思:没有家,无家可归
卓卓(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非常出色、突出或杰出。
宗臣(zōng chén)的意思:指忠诚于君主的臣子,也用来形容忠心耿耿的人。
- 翻译
- 世俗纷扰如乱尘,德高望重的老臣坚守正道。
山河入目,忠诚之泪流淌,风雨飘摇中,如同无家可归的梦中之人。
为亡者献上初生的青草已是太迟,怎能忍受旧草丛生,春天来临。
未来世事难以预料,只愿有人守护这墓地。
- 注释
- 流俗:世俗的风气。
典刑:典范的法则,此处指高尚的品行。
孤忠:独自坚守的忠诚。
宿草:旧草,比喻亡者的墓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对赵端斋墓的凭吊之作,表达了对赵氏忠诚品德的敬仰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流俗滔滔逐乱尘"描绘了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追名逐利的现象,与赵端斋的高尚人格形成对比。"典刑卓卓老宗臣"赞美赵氏坚守正道,如同古代的典范忠臣。
"山川在眼孤忠泪"写诗人面对山水,心中充满对赵端斋孤高的忠诚之泪,体现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怀念。"风雨无家一梦身"进一步强化了赵氏生前的漂泊和艰辛,以及诗人自身的孤独感。
"及奠生刍吾已晚"表达了诗人未能及时表达哀思的遗憾,"忍看宿草自成春"则寓言时间无情,草木自长,暗示了赵端斋的离世和岁月的流逝。最后两句"方来世事谁能料,须认分兵护墓人"揭示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赵墓守护者的期许,寓意着世事难测,唯有墓地的守护者能永恒纪念逝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赵端斋的形象和诗人自己的感受,展现了对忠诚与历史沉淀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洛阳剑客歌为程景阳作
洛阳古称豪杰窟,奇材剑客尤超忽。
汉家三十六将军,剧孟归来如敌国。
争夸玉贝高拄颐,曼胡短后供儿嬉。
平生耻学一人敌,胸中耿耿谁能知。
功名何必惭廉蔺,排难解纷声愈振。
白头恨不当单于,误身竟坐封侯印。
长安卿相真庸奴,鬼妾鬼马穷欢娱。
一朝万事成瓦裂,金钱果为何人输。
君不见洛阳剑客藏名久,好尽中山千石酒。
精灵变化会有时,莫遣光芒射牛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