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明(bó míng)的意思:天快亮的时候,天色微明。
层城(céng chéng)的意思:形容城墙高耸、层次分明。
寸步(cùn bù)的意思:指非常短的距离,形容走路十分缓慢。
当中(dāng zhōng)的意思:指在众多事物或人中间,表示在其中的一部分或某个特定位置。
过得(guò de)的意思:过得表示过上了某种生活状态,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生活状况是否幸福、富裕或满足。
经时(jīng shí)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历经岁月的考验
客行(kè xíng)的意思:指客人的出行或旅行。
片时(piàn shí)的意思:非常短暂的时间
人声(rén shēng)的意思:指人们的声音喧闹嘈杂,如锅碗瓢盆之声,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幽客(yōu kè)的意思:指生活在幽静、偏僻的地方的客人,也可指喜欢独处、远离尘嚣的人。
- 翻译
- 粉墙洞穴绵延二十里,其中有隐者在行走。
片刻间迷失了鹿的足迹,每一步都与人群声音相隔遥远。
他用杖子试探着虚无的绿色,衣襟却被微弱的光线吸引。
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还未走出这片地方,恐怕已深入了层层叠叠的城市之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诗人以“幽客行”自诩,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切体验。开篇“粉洞二十里”即设定了一个远离尘世、环境幽静的空间背景。而“当中幽客行”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这片区域内的孤独漫步。
接下来的“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这里,“迷鹿迹”暗示着诗人的脚步跟随着鹿的足迹,仿佛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寸步隔人声”则表明诗人与世俗生活的距离,即便是微小的移动,也能让他与人世间的声音相隔绝。
此后,“以杖探虚翠, 将襟惹薄明”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具体动作。“以杖探虚翠”形象地展示了诗人用手中的拐杖探寻树木间空隙的情景,而“将襟惹薄明”则描绘了一种微妙的心境变化,似乎是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的晨光初照所带来的心灵触动。
尾联“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深山中的迷离之感。这里,“经时未过得”可能暗示着时间在这片幽静之地流逝的缓慢,而“恐是入层城”则是一种隐喻,可能象征着诗人进入了一种超越世俗、心灵深处的“层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思,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下第寄知己
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
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
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辙。
夜来远心起,梦见潇湘月。
大贤冠盖高,何事怜屑屑。
不令伤弓鸟,日暮飞向越。
闻知感激语,胸中如有物。
举头望青天,白日头上没。
归来通济里,开户山鼠出。
中庭广寂寥,但见薇与蕨。
无虑数尺躯,委作泉下骨。
唯愁揽清镜,不见昨日发。
愿怜闺中女,晚嫁唯守节。
勿惜四座言,女巧难自说。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