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崔元初》
《寄崔元初》全文
明 / 汪广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晴轩种竹罢,好月到窗时。

坐我长松下,歌君流水诗。

墓田归野雀,疏雨落山葵。

偶值南来使殷勤所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uīyuánchū
míng / wāng广guǎngyáng

qíngxuānzhǒngzhúhǎoyuèdàochuāngshí

zuòchángsōngxiàjūnliúshuǐshī

tiánguīquèqīngluòshānkuí

ǒunánlái使shǐyīnqínsuǒ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来使(lái shǐ)的意思:指受人所使唤,成为他人的工具或傀儡。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落山(luò shān)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下来。比喻事物走到了极限,无法再继续发展。

墓田(mù tián)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坟墓,也用来比喻无法动用的财产或资源。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所思(suǒ sī)的意思:所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思考问题时的状态,表示思虑周详、深思熟虑。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汪广洋的《寄崔元初》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晴轩种竹罢”,写出了诗人刚刚在晴朗的窗前种完竹子,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接着,“好月到窗时”暗示了时间已晚,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为接下来的独处时光增添了诗意。

“坐我长松下,歌君流水诗”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坐在高大的松树下,一边欣赏着月色,一边吟唱着崔元初的山水诗,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诗歌艺术的共享喜悦。这里以“流水诗”暗指崔元初的诗才如流水般流畅。

“墓田归野雀,疏雨落山葵”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象,野雀归巢,稀疏的雨点落在山葵上,这些细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寓含着诗人对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偶值南来使,殷勤寄所思”表达了诗人意外遇见南来的使者,借此机会将心中的思念之情传递给远方的朋友崔元初。整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汪广洋

汪广洋
朝代:明   字:朝宗   籍贯:江苏高邮   生辰:? ~1379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猜你喜欢

春尽遣怀

漫道春归无处寻,园林暗长价千金。

不经风雨连番去,那得池塘尽日阴。

牖下劳生成玩世,车中物役即安心。

诗家刻意终何补,未抵行歌一往深。

(0)

杂诗四首·其二

刺桐花底酒如渑,酒数家家力不胜。

醉倒玉人推不醒,醒来公子已调冰。

(0)

巴黎怨·其三

仓卒延秋万骑屯,天空甲马步虚尘。

将军夜入淮阴市,月照千街不见人。

(0)

支那有一士赠宋平子

支那有一士,韬迹居越东。

抗志稀纯素,笃性秉渊冲。

意旷九州外,神游三代中。

如伤惓心目,无告哀残癃。

一夫苟不获,丛疚在厥躬。

陈词就重华,问道访崆洞。

著书累万言,吾道终未穷。

哲人不偶世,至论无污隆。

岂惟跻小康,将以致大同。

挟策献太平,畴能识王通。

抱玉贵善藏,活国徯良工。

感子他山意,错石资磨砻。

已矣吾何悲,矫首咨鸿濛。

(0)

读周彦升朝鲜乐府书后

兴亡毕竟属男儿,贱妾何关国事为。

从古诗人枉饶舌,总将倾国罪蛾眉。

(0)

途闻北警有怀岑方伯芸陔二首

河山更洒新亭泣,仗下直言今不闻。

江表流离失王猛,槛前痛哭见朱云。

风高陇阪沙千尺,火照甘泉马万群。

太傅威名昔横海,只今人忆谢家军。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