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以后祀高禖六首·其三奠玉币用《嘉安》》全文
- 翻译
- 从前在高辛帝的时代,开始设立了春天祭祀的先例。
他根据仲阳(夏历中的第二个月,代表阳气渐盛)来决定仪式,祈求吉祥的福祉。
- 注释
- 昔帝:古代的帝王。
高辛:古代部落联盟首领的名字。
先禖:古代春天的神祇或祭典。
肇祀:开始祭祀。
爰:于是,就。
揆:推测,决定。
仲阳:夏季的第二个月,象征阳气上升。
式:用来。
祈:祈求。
嘉祉:美好的福泽。
陈:陈列,展示。
牺牲:供奉的祭品,这里指牛羊等。
弓矢:弓箭,作为狩猎和战争的工具,也用于祭祀。
敷祐:普遍赐予福佑。
皇宗:皇家宗族。
施于:给予。
孙子:子孙后代。
- 鉴赏
这段文字摘自宋代诗人的一首诗,具体是祀高禖的六首诗中的第三首。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祭祀之词,以颂扬古帝高辛及其后嗣的美德为主旨。
昔帝高辛,指的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君王,"先禖肇祀"表明他是最早开始进行宗庙祭祀的人。"爰揆仲阳"中的“爰”字可能是一个指示代词,用来指向远古的时代,而“揆”则意味着思考和计议,整句话意在强调高辛帝对天地神灵的尊崇与敬畏。
接下来的“式祈嘉祉”表达的是通过祭祀仪式来祈求福祉。"陈之牺牲,授以弓矢"中的“陈之”意为陈列或摆放,而“牺牲”在这里指的是祭祀用的动物,"授以弓矢"则是授予后人用以自卫的工具。
最后两句“敷祐皇宗,施于孙子”强调了这份福祉不仅仅限于当时的君主,更是普遍地惠及整个皇室和子孙后代。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对古帝祭祀行为的描述,展示了一种维系宗族与国家繁荣的传统美德观念。
鉴赏此诗,可见诗人通过对古时君主崇神敬祖之举的颂扬,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稳定和皇权合法性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传统礼制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