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临 清 杨 可 主 簿 入 蜀 宋 /王 禹 偁 脱 白 去 焚 黄 ,遥 知 祖 德 光 。墓 坟 乔 木 老 ,襟 袖 桂 枝 香 。回 见 梅 含 雪 ,归 逢 橘 饱 霜 。子 云 应 有 宅 ,为 奠 草 玄 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玄(cǎo xuán)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春天草木生长茂盛的景象。
焚黄(fén huáng)的意思:焚烧黄色的东西,指烧毁书籍或文化遗产,也用来比喻摧毁知识、文化等。
桂枝(guì zhī)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比喻优秀的人或事物。
回见(huí jiàn)的意思:告别,离开时说的道别的话。
襟袖(jīn xiù)的意思:指胸前的袖子,比喻心胸、气量。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脱白(tuō bái)的意思:指摆脱束缚、摆脱困境,使自己从困难中解脱出来。
玄堂(xuán táng)的意思:指深奥的学问或高深的道理。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祖德(zǔ dé)的意思:指祖先的德行和品德。
- 翻译
- 摆脱世俗的束缚,远离尘嚣的焚烧,遥想祖先的美德光辉照耀。
墓地上的大树已苍老,衣襟和袖口仿佛还残留着桂花的香气。
回望梅花仍带着雪花的洁净,回家时橘子已饱经风霜。
我想子云先生应该也有自己的居所,我要在此为他建一座简朴的草堂以示敬意。
- 注释
- 脱白去焚黄:脱白去焚黄:比喻摆脱世俗的束缚,远离尘世的纷扰。
祖德光:祖德光:指祖先的美好品德如同光芒般照耀后人。
墓坟乔木老:墓坟乔木老:形容墓地上的大树已经非常古老,象征时间的流逝。
襟袖桂枝香:襟袖桂枝香:暗示怀念之情,衣襟袖口似乎还留有桂花的香味,象征对先人的思念。
回见梅含雪:回见梅含雪:冬日梅花依然洁白,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
归逢橘饱霜:归逢橘饱霜:回家时看到橘子经受了霜冻,寓意生活的艰辛与收获。
子云应有宅:子云应有宅:指对古人扬雄(字子云)的尊敬,想象他应有的居所。
为奠草玄堂:为奠草玄堂:要为子云建立一座简朴的草堂,以表达敬仰和纪念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送临清杨可主簿入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的送别诗。
"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杨可主簿入蜀离别之际的感慨。"脱白"指的是秋天枫叶变红,"去焚黄"则是山野里的秋色如火。这些景象通过"遥知祖德光"一句,与祖先的德泽相联系,表明诗人希望杨可主簿能够保持家族的荣耀和美德。
"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
这里的"墓坟乔木老"描绘了一种岁月沧桑、历经风霜的景象,而"襟袖桂枝香"则是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在古代文化中,桂树象征着高洁和荣誉,所以这里意味着诗人希望杨可主簿能够保持其高尚品格,并且在仕途上取得成功。
"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
这两句通过对梅花和橘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代表着坚韧不拔、纯洁高雅,而橘树则象征着富足与繁荣。诗人希望杨可主簿能够在新环境中保持其独立和纯洁的品质,同时也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子云应有宅,為奠草玄堂。"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居所的美好祝愿。"子云"可能是指杨可主簿的字或号,而"应有宅"则是希望他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为奠草玄堂"中的"玄堂"通常指的是书房或学堂,这里寓意着诗人希望朋友不仅拥有物质上的居所,更能有精神上的栖息之地。
总体来看,王禹偁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