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亦圣人徒,能知孔鲋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士(bó shì)的意思:指具有博士学位的人,也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苍黄(cāng huáng)的意思:形容颜色苍白、黯淡,也用来形容人衰老、消瘦。
陈王(chén wáng)的意思:指陈胜、吴广起义的领袖陈胜。也用来比喻企图颠覆现有秩序的人或集团。
发愤(fā fèn)的意思:指积极努力,勤奋向上,发奋努力不懈。
积怨(jī yuàn)的意思:长时间积累的怨恨或矛盾。
纪纲(jì gāng)的意思:纪律和法纲。也指重要的规章制度。
建义(jiàn yì)的意思:建议、提出意见。
艰难(jiān nán)的意思:形容事情困难,不容易完成。
缙绅(jìn shēn)的意思: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礼器(lǐ qì)的意思:礼节和仪式的器物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鲁儒(lǔ rú)的意思:指鲁国的儒家学者,也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匹夫(pǐ fū)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也可指普通人。
凭依(píng yī)的意思:依靠、依赖
破灭(pò miè)的意思:指希望、幻想、计划等彻底破败、失去希望。
人徒(rén tú)的意思:人徒指人群拥挤,行动困难。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士官(shì guā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军官,通常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瓦合(wǎ hé)的意思:形容两个人或事物完全不相配、不合适。
文学(wén xué)的意思:
[释义]
(名)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构成]
偏正式:文(学
[例句]
我自幼酷爱文学。(作宾语)文学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作主语)哲学不属于文学范畴。(作定语)〈外〉日语。先置(xiān zhì)的意思:先行而置后
行兵(xíng bīng)的意思:行动军队,进行战斗
用人(yòng rén)的意思:指在人才选拔和利用方面的智慧和能力。
- 鉴赏
此诗《咏古(其十五)》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创作。诗中描绘了历史人物陈王和鲁儒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礼乐和儒家思想的坚守与实践。
首句“鲁儒抱积怨,发愤于陈王”,点明了主角之一鲁儒因不满而对陈王表达愤慨。接着,“艰难负礼器,卒与涉俱亡”描述了鲁儒在困境中仍坚持携带象征礼仪的物品,最终与陈王一同走向灭亡的命运。这反映了坚守原则与理想在现实中的艰难与牺牲。
“匹夫苟建义,瓦合亦非尝”表明即使是普通人,如果建立正义,也能团结众人。这里强调了个人信念的力量,即使力量微小,也能汇聚成强大的集体意志。
“礼乐所凭依,缙绅为之倡”指出礼乐是社会秩序的基础,缙绅(即士大夫阶层)应倡导并维护这些传统。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于社会和谐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涉亦圣人徒,能知孔鲋良”提到陈王也是孔子门徒,能够理解孔子的教诲。这表明尽管陈王最终失败,但他的行为依然体现了对儒家智慧的尊重与追求。
“先置博士官,以甲为纪纲”说明陈王在政权建立之初就重视教育,设立博士官作为知识与学术的领导,以甲(可能指某种制度或标准)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
“用人先诸儒,文学已有光”强调了陈王在选拔人才时优先考虑儒学学者,这使得文学与学术领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
最后,“惜哉昧行兵,破灭成苍黄”表达了对陈王因采取军事行动而导致失败的惋惜之情。整个诗句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信念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屈大均对历史深刻的理解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