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区区:形容微不足道。
奸智:狡诈的智谋。
终何补:最终有何帮助。
不悟:不明白。
身犹:自身仍然。
弄伎儿:像小孩般玩耍把戏。
蛇断:比喻事情的突然中断或失败。
楚郊:楚国的边境地区。
秦未觉:秦国还没有察觉到(蛇断的事情)。
鬼谋:阴险的计谋。
曹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里借指国家。
梦先知:在梦中预先知道。
- 翻译
- 那些小小的狡猾和智谋又能有什么补救呢?
他不明白自己仍然像一个玩弄把戏的小孩。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洞察力的诗句。诗中的“区区奸智终何补”一句,通过否定“奸智”的作用,揭示了无论多么狡猾的计谋最终都无法改变大势或提供真正的帮助。接下来的“不悟身犹弄伎儿”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人物迷失在权谋之中却未能醒悟的哀叹。
“蛇断楚郊秦未觉”一句,通过蛇断楚郊(据说春秋时期有蛇断楚国都城郊外的故事,被视为不祥之兆)的隐喻暗示了即使有预警信号,昏庸的统治者如秦朝也未能觉察到危机的来临。这里的“蛇”象征着灾难和动荡,“楚郊”则代表边疆或国家的安全线。
最后一句“鬼谋曹社梦先知”,借用了鬼神之谋与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梦兆来表达对历史事件的预感。这里的“鬼谋”暗示着超自然的智慧,“曹社”指的是曹操,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夜曾有恶梦,但最终未能避免失败。整句强调了某些历史结果是可以被预见到的,即使是通过非理性的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眼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宿命论色彩,认为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二题吴中女史自度腔,书任心斋先生箫谱后
曲谱吴腔,情传紫竹,知谁巧语莺偷。
是佳人名士,雅擅风流。
赢得青衫红粉,都拼作、一片清讴。
应有个、云间弄玉,跨凤来游。悠悠。
骚坛何处,恁万种相思,又上心头。
纵参空色相,难断闲愁。
我亦天涯沦落,销魂处、无限悲秋。
遥想到、玉箫声里,帘卷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