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怀旧的秋日风景图。首句“参差红树倚晴空”,以“参差”二字生动地展现了红树错落有致的姿态,与蓝天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接着,“楖栗行吟度晚风”,诗人漫步于林间,手持楖栗(一种果实),在晚风中吟诵,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雅兴,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忽忆翠华临幸处”,这一句转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历史的记忆,似乎诗人在此地曾有过帝王或重要人物的光临,留下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里的“翠华”是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用的旗帜,象征着尊贵与权力。“满山黄叶寺门东”,则以“黄叶”作为季节变换的标志,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沧桑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诗中的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记忆的追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永安舟次遇南陵王春台同年出示湖上读书图属题因赋赠
峭帆亭外西山青,峭帆亭下交河明。
与君相逢快握手,依然烟水寻鸥盟。
维舟并坐绿杨岸,向晚天风起清汉。
却怜同是江南人,乡关极目□云断。
多君示我湖上图,花潭松堰交萦纡。
彷佛此身置丘壑,幽栖那羡壶公壶。
我本闲情爱空谷,欲到春城访春谷。
朗陵叠翠仙螺环,崎湖荡碧香流曲。
岂知近岁羁天涯,水乡不得长浮家。
燕南赵北苦驰逐,云山兴发徒咨嗟。
即今掉头始归去,良知忽聚潞河路。
一披画卷开心颜,便拟渔村永晨暮。
明发风催远道舟,清游□到水西头。
陶园三径知如昨,添得晴湖菡萏秋。
《永安舟次遇南陵王春台同年出示湖上读书图属题因赋赠》【清·顾宗泰】峭帆亭外西山青,峭帆亭下交河明。与君相逢快握手,依然烟水寻鸥盟。维舟并坐绿杨岸,向晚天风起清汉。却怜同是江南人,乡关极目□云断。多君示我湖上图,花潭松堰交萦纡。彷佛此身置丘壑,幽栖那羡壶公壶。我本闲情爱空谷,欲到春城访春谷。朗陵叠翠仙螺环,崎湖荡碧香流曲。岂知近岁羁天涯,水乡不得长浮家。燕南赵北苦驰逐,云山兴发徒咨嗟。即今掉头始归去,良知忽聚潞河路。一披画卷开心颜,便拟渔村永晨暮。明发风催远道舟,清游□到水西头。陶园三径知如昨,添得晴湖菡萏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3167c70dbb90a1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