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木 兰 溪 书 堂 宋 /郑 耕 老 郑 子 藏 书 处 ,柴 门 碧 树 湾 。开 怀 溪 一 曲 ,养 拙 屋 三 间 。月 色 斜 侵 竹 ,鸟 声 迥 隔 山 。辋 川 多 胜 趣 ,何 似 此 潺 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树(bì shù)的意思:指翠绿的树木,形容景色美丽、生机勃勃。
藏书(cáng shū)的意思:指隐藏或保留书籍,比喻珍贵的书籍或知识。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隔山(gé shān)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像隔山一样遥远。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迥隔(jiǒng gé)的意思:指距离或差距非常远,没有联系或关联。
开怀(kāi huái)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心怀欢乐。
辋川(wǎng chuān)的意思:指人们共同努力、合作,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
养拙(yǎng zhuō)的意思:培养愚笨的习惯或性格。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 注释
- 郑子:指诗中提到的人物郑某。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处。
碧树湾:绿树成荫的河湾。
溪一曲:弯曲的溪流。
养拙:修身养性,不求显达。
屋三间:三间简陋的小屋。
月色斜侵:月光斜斜地洒落。
竹:竹林。
鸟声迥隔:鸟鸣声远远传来。
辋川:地名,唐代王维的居所。
胜趣:优美的景色。
潺湲:水流声,这里形容溪水缓缓流动。
- 翻译
- 郑子的藏书之地,位于青翠的树丛环绕的柴门前。
他敞开胸怀欣赏曲折的溪流,简朴的屋舍里过着悠闲的生活。
月光斜照竹林,鸟儿的鸣叫声远远地穿越山岭。
辋川有许多优美的景色,但怎能比得上这流水潺潺的宁静呢?
- 鉴赏
这首宋朝郑耕老的《木兰溪书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隐居画面。首句“郑子藏书处”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一个藏书之地,暗示了主人的学识与志趣。接着,“柴门碧树湾”描绘出简朴的门庭和环绕的绿树,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开怀溪一曲”进一步展现木兰溪的自然之美,诗人似乎在溪流旁开怀畅饮,享受着山水之间的恬静。而“养拙屋三间”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选择在三间小屋中过着简单生活,修身养性的情怀。
“月色斜侵竹”描绘夜晚的静谧,月光透过竹林洒落,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最后一句“鸟声迥隔山”以远处山鸟的鸣叫反衬出环境的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木兰溪边书堂的景致与诗人的心境完美融合,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以及对淡泊宁静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