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两两(liǎng liǎng)的意思:成对出现或成对进行。
溟涬(míng xìng)的意思:形容水面辽阔广袤。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宋人(sòng rén)的意思:指宋朝时期的人,也泛指古代的人。
同科(tóng kē)的意思:同一个学科或领域的人或事物。
涂人(tú rén)的意思:涂抹在人的身上,比喻栽赃陷害或中伤别人。
相下(xiāng xià)的意思:相对地位较低的人自谦地称自己比对方差。
燕石(yān shí)的意思:形容人的心地善良,举止端庄。
赵璧(zhào bì)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品德超群,独一无二。
哲后(zhé hòu)的意思:指事后明白、领悟事理。
不相下(bù xiāng xià)的意思:不相下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两个或多个人或物在某一方面相互不相上下,平分秋色,无法分出高低。
如之何(rú zhī hé)的意思:如何,怎么样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感遇十八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中以赵璧与燕石、卞和与宋人的典故为喻,探讨了真伪、善恶之间的辨识问题。
“赵璧羞燕石”,赵璧是珍贵的玉器,而燕石则是普通的石头,比喻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价值之间的区别。“宋人嘲卞和”,卞和是发现和氏璧的先贤,却被世人误解,比喻真正有能力或价值的人可能遭遇误解或不公。
“两两不相下,涂人如之何”,这两句话表达了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价值之间难以分辨的情况,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判断。接着,“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进一步强调了真伪之间的巨大差异,如同天壤之别。
最后,“时无哲后鉴,溟涬且同科”指出在当时缺乏明智的领导者或公正的评判者,使得真伪不分,如同一片混沌,无法区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真伪难辨、善恶混淆的现象,以及对公正与智慧的呼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其一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