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十八首·其十四》
《感遇十八首·其十四》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赵璧燕石宋人嘲卞和。

两两相下涂人如之何

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

时无哲后鉴,溟涬同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两两(liǎng liǎng)的意思:成对出现或成对进行。

溟涬(míng xìng)的意思:形容水面辽阔广袤。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宋人(sòng rén)的意思:指宋朝时期的人,也泛指古代的人。

同科(tóng kē)的意思:同一个学科或领域的人或事物。

涂人(tú rén)的意思:涂抹在人的身上,比喻栽赃陷害或中伤别人。

相下(xiāng xià)的意思:相对地位较低的人自谦地称自己比对方差。

燕石(yān shí)的意思:形容人的心地善良,举止端庄。

赵璧(zhào bì)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品德超群,独一无二。

哲后(zhé hòu)的意思:指事后明白、领悟事理。

不相下(bù xiāng xià)的意思:不相下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两个或多个人或物在某一方面相互不相上下,平分秋色,无法分出高低。

如之何(rú zhī hé)的意思:如何,怎么样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创作的《感遇十八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中以赵璧与燕石、卞和与宋人的典故为喻,探讨了真伪、善恶之间的辨识问题。

“赵璧羞燕石”,赵璧是珍贵的玉器,而燕石则是普通的石头,比喻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价值之间的区别。“宋人嘲卞和”,卞和是发现和氏璧的先贤,却被世人误解,比喻真正有能力或价值的人可能遭遇误解或不公。

“两两不相下,涂人如之何”,这两句话表达了真正的价值与虚假的价值之间难以分辨的情况,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判断。接着,“一真必一伪,较若千里多”进一步强调了真伪之间的巨大差异,如同天壤之别。

最后,“时无哲后鉴,溟涬且同科”指出在当时缺乏明智的领导者或公正的评判者,使得真伪不分,如同一片混沌,无法区分。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真伪难辨、善恶混淆的现象,以及对公正与智慧的呼唤。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示子孙二首·其二

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

汝但从师勤学问,不须念我叱牛声。

(0)

观诗吟

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

无雅岂明王教化,有风方识国兴衰。

知音未若吴公子,润色曾经鲁仲尼。

三百五篇天下事,后人谁敢更讥非。

(0)

龙门道中作

物理人情自可明,何尝戚戚向平生。

卷舒在我有成算,用舍随时无定名。

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

侯门见说深如海,三十年来掉臂行。

(0)

鹧鸪天·其十五戏题村舍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0)

菩萨蛮·其二

西风都是行人恨。马头渐喜归期近。试上小红楼。

飞鸿字字愁。阑干闲倚处。一带山无数。

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0)

木兰花慢·其一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