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薄少(báo shǎo)的意思:形容人才华出众、学问渊博。
丹荔(dān lì)的意思: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芳津(fāng jīn)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聚集在一起,形容环境优美或人才辈出。
黄柑(huáng gān)的意思:指人处于困境或逆境中,无法自拔。
结茅(jié máo)的意思:指结交朋友,结成亲密的关系。
黎母(lí mǔ)的意思:指人们不忘本,孝敬母亲,不违背母亲的教诲,不负母亲的期望。
临池(lín chí)的意思:指站在池边观看,比喻学习或参悟书法、绘画等艺术时的心境。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乃尔(nǎi ěr)的意思:表示对他人的称呼或指代,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
虚堂(xū táng)的意思:指空虚无物的堂屋,比喻虚假的言辞或空洞的学问。
幽欣(yōu xīn)的意思:幽静而欢喜
玉肤(yù fū)的意思:形容皮肤白皙娇嫩。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这两句开头便设定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对自己的贫穷坦然接受,并非为之哀叹,而是顺应自然,将这种简单的生活视作一种选择。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这里通过对比手中的蔬菜和自己日渐消瘦的身躯,以及不懈怠地浇灌田间的水井,展现了诗人对于劳作与自然的亲密感和敬畏之心。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诗意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期简约生活的追忆,以及希望能将这种生活态度传递给他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恬静的居所与雨中之声,通过“虚堂”二字,更显得出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诗中的“美载”指的是丰盛的食物,这里与“果熟”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对于自然恩赐的喜悦和满足。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这两句以美丽的意象描绘了果实成熟的情景,“玉肤”、“芳津”等字眼,更增添了一份诗意中的温馨与细腻。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诗人在这里请求借得一片土地,以茅草围成自己的小屋,这种愿望透露出一种对于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亲近的情感。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这里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自己与“鴃舌”相比较,表达了希望像它那样能融入大自然之中,并且成为普通百姓的一员。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是一首充满了哲思与诗意的佳作。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
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
春榭笼烟煖,秋庭锁月寒。
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
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
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