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赵 居 士 拟 置 草 堂 处 所 唐 /王 建 休 师 竹 林 北 ,空 可 两 三 间 。虽 爱 独 居 好 ,终 来 相 伴 闲 。犹 嫌 近 前 树 ,为 碍 看 南 山 。的 有 深 耕 处 ,春 初 须 早 还 。
- 翻译
- 在竹林北边休息,那里有空闲的两三间房。
虽然喜爱独自居住的清静,但最终还是有人陪伴共度悠闲时光。
只是嫌弃房子靠近前面的树木,阻挡了观赏南山的视线。
确实有些地方需要深耕细作,在春天刚来时就必须早早返回忙碌。
- 注释
- 休师:休息的场所。
竹林北:竹林的北面。
空可:空闲足够。
两三间:大约两三间房。
虽爱:虽然喜爱。
独居:独自居住。
好:好处,清静。
终来:最终还是。
相伴闲:有人陪伴,共度悠闲。
犹嫌:仍然嫌弃。
近前树:靠近房子前面的树木。
为碍:成为阻碍。
看南山:观赏南山的风景。
的有:确实有。
深耕处:需要深耕细作的地方。
春初: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须早还:必须早点回来。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首句"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表达了诗人寻找一处清幽之地,希望在竹林北侧找到一块适合建造小屋的地方,这里“两三间”指的是简朴的居所,体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着,“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表明尽管诗人喜爱独自居住,但最终还是希望有知音相伴,以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相伴闲”的“闲”字,不仅意味着时间上的空闲,更蕴含着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第三句"犹嫌近前树,为碍看南山"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景观的精细挑剔,即便是在自己选定的隐居之地,也希望视野开阔,不愿因附近的树木而遮挡了对南山美景的观赏。这里“犹嫌”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极高的追求。
最后,“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珍视和对农事的关注。在这个小屋落成后,诗人希望在春天到来之际能够及时返回这里,进行深耕细作,以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收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所选择、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田园诗境的深切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壬子九日与群从子侄登乌石山用樊川韵
垂髫登巘捷于飞,岁晚重来脚力微。
壹死壹生群从少,某丘某水几人归。
即今秉烛游清夜,自古无绳系夕晖。
莫忆宫门谢时服,海图尚可补寒衣。
沁园春·其一御阅还上郭殿帅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
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
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
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旌旗蔽满寒空。
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
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
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