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对酒(duì jiǔ)的意思:一起喝酒,共饮美酒。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怒涛(nù tāo)的意思:形容猛烈汹涌、势不可挡的波涛,比喻声势浩大、威力强大的力量。
诗思(shī sī)的意思:指诗人的思考和创作能力,也指人们写诗时所需要的思维和灵感。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溪毛(xī máo)的意思:形容非常细小的东西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应从(yìng cóng)的意思:应该从某种角度出发思考或处理问题。
- 翻译
- 面对酒杯,傍晚的风声像是在呼唤,喝酒时更欢喜品尝溪边的野菜。
如果要评价诗歌中的意象,一定要到江边去看那汹涌的波涛。
- 注释
- 对酒:对着酒杯。
暮吹:傍晚的风声。
号:呼唤。
酒行:喝酒的时候。
荐溪毛:推荐溪边的野菜。
若:如果。
物象:景象或意象。
评诗思:评价诗歌的意境。
须:必须。
江头:江边。
怒涛:汹涌的波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孔纯老江上避风题酒肆》。诗中流露出诗人在自然景物间寻找灵感,借酒宴以抒发胸臆的情怀。
"对酒应从暮吹号,酒行还喜荐溪毛。"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与友人对饮的场景。"对酒"指的是面对美酒,"从暮吹号"则是说在黄昏时刻,以军中报晓的号角来比喻起兴。"酒行还喜荐溪毛"表达了诗人对流动的美酒仍然感到愉悦,并且推荐那些生长于山涧之间的佳酿。
"若将物象评诗思,须向江头看怒涛。"
这两句则转而深入,探讨着诗歌创作的心得。在这里,"若将物象评诗思"意味着要用事物的形象来衡量和思考诗意。而"须向江头看怒涛"则是说为了捕捉到诗中的豪迈气势,必须前往江边观赏汹涌澎湃的巨浪。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在与友人相聚饮酒时所激发出的创作灵感和情感流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张兵备招游西隐寺
虔州说西隐,山水俱清幽。
故人稍公暇,折简招我游。
户舆渡赣水,衲子迎道周。
崚层步石蹬,举首见虎头。
佛阁对酒坛,飞翠连天浮。
汝弼有佳句,妙墨壁上留。
从来僧境嘉,何必寻丹丘。
修竹荫烈日,芙蓉殿残秋。
清爽涤万虑,寂静忘百忧。
主人有美酒,绮席罗珍羞。
觞酌不可限,无乃清绸缪。
虽无丝竹音,清歌胜齐讴。
颓然醉复醒,香茗三四瓯。
与发淩山椒,两腋风飕飕。
欢浃两忘返,山西夕阳收。
嗟哉此胜会,长揖谢君侯。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