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涧》
《石涧》全文
明 / 王邦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空山振孤响,十里听秋声

叶落青天色,风多古陌情。

行行山口近,磊磊石头鸣。

一漱寒溪水肝脾冷欲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肝脾(gān pí)的意思:形容非常愤怒或悲伤,内心痛苦无法平复。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磊磊(lěi lěi)的意思:形容山石高峻、堆积如山。

青天(qīng tiān)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可引申为没有障碍或压力的境地。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山口(shān kǒu)的意思:山口指的是山的峡谷口,也可以泛指山脉的入口处。在成语中,山口常用来比喻重要的关键时刻或决定性的地方。

石头(shí tou)的意思:形容事物出乎意料地惊人或巨大。

天色(tiān sè)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或天气的变化。也用来形容天色的明暗、亮度。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行山(xíng shān)的意思:指徒步旅行、徒步远行。

鉴赏

这首《石涧》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描绘了深山中石涧的独特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空山振孤响”,开篇即以“空山”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紧接着“振孤响”三字,生动地描绘了在空旷的山间,某处传来的一声孤独而悠长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回音,又或是某种未知生物的呼唤,引人遐想。

“十里听秋声”一句,将读者的视线拉远,想象着在这广阔的山林之中,随着脚步的延伸,每走十里便能听到不同的秋日之声,或许是风吹过落叶的沙沙声,或许是远处动物的低吟,亦或是溪流潺潺的水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日山林图景。

接下来,“叶落青天色,风多古陌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叶落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界的生生不息。青天之下,落叶飘零,与之相伴的是多风的古道,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行行山口近,磊磊石头鸣”则将视角转向了行进中的旅程。随着脚步的深入,山口渐近,而沿途的石头在风的吹拂下发出阵阵声响,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旅途中的各种声音与体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最后,“一漱寒溪水,肝脾冷欲轻”两句,以寒溪水的漱洗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在经历了自然界的种种感受之后,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仿佛连肝脏和脾脏都因这份宁静而感到轻松,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石涧》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邦畿
朝代:明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贡。隐居罗浮。以诗名。有《耳鸣集》。
猜你喜欢

同程端伯咏雁字诗

槐叶黄时薤叶丹,几人阁笔眼初寒。

漫将八法传云女,裁就三书寄鸟官。

塞外无风传帛易,闺中有影寄书难。

随阳倘过彭湖泽,拟作洪桥一样看。

(0)

观音岩追次罗念庵先生韵

青玉坛前枕雨眠,会仙桥上更茫然。

乞修枯竹时燃火,驻我孤筇且听泉。

葛袂笼云浑欲湿,芒鞋踏石不禁穿。

山灵若靳重来约,耐可归槎夕照边。

(0)

寄外二首·其二

我娱亲老手调羹,君向书田莫懒耕。

素志原非望温饱,男儿分合立功名。

转怜切责牛衣话,翻少柔肠鸿案情。

旅馆有谁来共语,朝朝应忆听鸡鸣。

(0)

元旦试笔·其二

太和昕昱曙光披,百辟冠裳式礼仪。

筹政箕风将毕雨,来王乌弋与黄支。

重熙累洽诚斯日,保泰持盈亦此时。

更有殷怀廑西北,春音愿并捷音随。

(0)

出雁门关屈赵二生相送至此有赋·其一

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

云横秦塞白,水入代都流。

烽火传西极,琴樽聚北州。

登高欣有赋,今见屈千牛。

(0)

放生

鱼喜江湖鸟喜天,物各得所性自全。

意欲爱之乃害之,适如驱鱼之獭驱爵鹯。

嗟哉煦煦为仁流,放生之事於是传。

市井小儿谋利巧,深渊取鱼树罗鸟。

持鬻街头供放生,犹然自咎所获少。

刚幸九死得一生,駾喙未定魂犹惊。

因缘仍复遭网罟,终为几上之菹釜中烹。

君不见自从人好行小惠,林泉之物乃少全其类。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