捩迟初挑吹,弄急时催舞。
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障柱。
这首诗描绘了箜篌这一乐器在演奏过程中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乐曲从缓慢悠扬到急促激昂的变化,以及音乐与舞蹈、服饰的和谐互动。"捩迟初挑吹,弄急时催舞",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描绘了乐曲开始时的轻柔与随后的热烈,仿佛音乐本身便能激发起舞蹈的热情。"钏响逐弦鸣,衫回半障柱",进一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通过金钏的叮咚声与箜篌的共鸣,以及舞者转身时衣袖轻轻遮挡柱子的动态画面,营造出一种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美感。最后,"欲知心不平,君看黛眉聚",以人物表情作为收尾,暗示演奏者情感的强烈波动,同时也表达了对观众情绪的触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饱满而富有感染力。整首诗通过对箜篌演奏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音乐与情感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时危适远县,卧疴蔽疏篷。
浮舟难计程,一听水与风。
今日出江口,划见天边峰。
维舟邀胜士,杖策凌穹崇。
绝壁迤崩豗,可验秋涛雄。
镌崖佛像古,凭虚楼殿工。
沄沄窗外江,落落阶前松。
涧响雨滂濞,云生树玲珑。
揽胜欣远游,抚身悲转蓬。
忧乐未相偿,林霏生晚容。
却纵中流棹,回望青莲宫。
秋晚山萧寂,云散烟空濛。
舟行转沙尾,微闻林外钟。
惜哉李膺船,去若孤征鸿。
晨暮一相失,云峤何年同。
若纵金门步,永遗尘外踪。
既游天汉地,复泛清汉流。
我本襄汉人,对酒集百忧。
是时云气昏,雪片迷汀洲。
沉沉百丈潭,坐看渔子游。
重裘悯浑脱,得隽怜深投。
舞空清渚迥,遍积修篁幽。
山川疑旧里,歌舞迷新游。
薄暮理归棹,中流任夷犹。
忽惊在乡社,谁辨阴成楼。
歘知非旧邦,汍澜涕难收。